子時歌
順數方來兮,溯而上之洪荒。今不必短兮,古不必長。
地有時而玄兮,天有時而黃。知靡草之先秋兮,又當知喬松之傲霜。
知滄溟之連山兮,又當知大華之有長江。朝云西暮云東兮,豈期悉避乎陽光。
入蒙汜浴虞淵兮,又孰知其扶桑。吾烏乎而折衷兮,但當付萬化于茫茫。
順數方來兮,溯而上之洪荒。今不必短兮,古不必長。
地有時而玄兮,天有時而黃。知靡草之先秋兮,又當知喬松之傲霜。
知滄溟之連山兮,又當知大華之有長江。朝云西暮云東兮,豈期悉避乎陽光。
入蒙汜浴虞淵兮,又孰知其扶桑。吾烏乎而折衷兮,但當付萬化于茫茫。
順著時間順序看未來,逆著時間追溯到遠古洪荒。現在不必覺得短暫,古代也不必認為漫長。大地有時呈現玄色,天空有時變為黃色。知道小草在秋天前就枯萎,也應當知道青松能傲立寒霜。知道滄海與山巒相連,也應當知道華山旁有長江流淌。早晨云在西邊傍晚云在東邊,難道都能避開陽光?太陽落入蒙汜、在虞淵洗浴,又有誰知道它出自扶桑。我該如何去做折中選擇呢,只能把一切變化交付給茫茫宇宙。
溯:逆著水流的方向走、逆水而行,這里指逆著時間追溯。洪荒:指混沌、蒙昧的狀態,借指遠古時代。玄:黑色。靡草:指在秋季到來之前就枯萎的草。喬松:高大的松樹。滄溟:大海。大華:即華山。蒙汜、虞淵:古代神話中太陽落下的地方。扶桑:古代神話中日出的地方。折衷:調和各方面的意見使之適中。萬化:萬事萬物的變化。
由于“子時歌”并非廣為人知的經典詩詞,具體創作背景較難確定。推測詩人可能在某個特定時刻,對時間的流逝、自然的變化有所感悟,從而創作此詩來表達自己對宇宙、人生的思考。
這首詩主旨是探討時間、自然變化等哲理問題。其突出特點是運用豐富意象和神話典故,營造神秘意境。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較小,但展現了詩人獨特的思考和文學表達。
初試梅妝愜壽陽,藁砧山上夜何長。式微未盡閨中怨,束晰那辭補一章。
琉璃怯寒翡翠熱,芍藥夫容四時絕。深堂氣候異冬春,門外酸風箭入骨。匡床毾?踏香雪,紅姬扶醉醉眼纈。金缸燄燄照羅襪,阿瞞嬌娘太輕劣。隙光射人如白月。
陽臺題罷復琴臺,夙昔風流擅楚才。君到川南相憶處,海棠煩寄一株來。
巢父掉頭歸海東,宜休亭結梅花中。歲寒一節良自許,春意滿腔誰與同。白鶴放時客在戶,翠禽啼處霜漫空。素心伊邇每來往,杖藜踏破云朦朧。
云歸大壑水歸淵,半證無緣半有緣。座上諸天皆識我,惟今蕭瑟勝從前。
楚王澗前秋水生,泠泠繞舍玉琴鳴。道人獨愛林中靜,瀉向圓池一鏡平。
一渠清水晚風涼,楊柳依依旅思長。掛在危檣半輪月,隨儂何夕入瀟湘?
樓閣交加半籋云,管弦嘈風還相送。合歡橘子人來采,藟草千年應入夢。
花縣哦松賦式微,杖藜風雨返郊扉。不將軒冕矜閭里,只似山林一布衣。陳梁未覺烏巾墊,儋耳何妨木屐歸。曠士古來同一致,先生無意在輕肥。
赭袍烏帽立奚官,牽出春風十二閑。不屬丹青傳寫妙,龍媒何得至人間。
漾舟疑港斷,進帆喜湖廣。境麗趣非一,路迷心已往。云峰互稠沓,煙波紛滉瀁。梵宇浮鏡入,琳宮躡屏上。浪起孤嶼沈,水落眾山長。隱隱草畔堤,悠悠蘆際榜。幽懷自此多,客情復誰獎?身固脫虞阱,心猶寄塵網。安得超世姿,來縱山泉賞。
春云染暮靜猶鬈,夏雨懸檐噪似煎。昨共西門冬月語,識君三十四年前。
南風之時兮吹彼棘薪,喬木斯壞兮棟梁曷任。櫨櫨椳闑與扂楔兮,匠瞇瞇而弗尋。況承天之八柱兮,窮歲月而莫登。天豈不生材兮,郁牛山之嶙峋。雨露之所潤兮,存日夜之肫肫。及大廈之將顛兮,無一木之可乘。羌小民之怨咨兮,謂天不仁。非道通乎三極兮,孰識天心。天既仁愛我民兮篤生偉人,一去就兮治亂攸分。天亦仁愛我公兮,不使見犬羊之駭奔,危機發兮眾寐昏昏。秉離明以為燭兮,魂營營而上征。目斷留田兮,歌南風之再吟。
東家起傳觴,西家起相喚。我亦了新詩,成此奇一段。念無毫發益,但見日月換。出門語沈郎,造請我亦漫。念昔從諸賢,關汪老耆舊。是事今則無,斯人亦難又。爾來見公子,卻立兩公后。不倦以終之,可以為子壽。沈郎固可人,好善乃天性。跡隨萬事遠,心與一物定。蕭然四立壁,筆墨自溫凊。更持孟賁勇,少折楚士脛。君無綺紈氣,我有冰雪容。相期五石瓠,共濟萬里風。江山秀句在,內子空洞中。還身視塵滓,當有一日功。
鼻觀幽香靜可參,月明和影落空潭。霓裳不動冰魂遠,恰似江妃睡正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