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日黃推官登臺
禪閣自何代,萬緣委飛埃。碑圖久亦滅,棟宗半欲摧。
一水中貫野,練光遠縈回。山容媚煙日,澹若今碧開。
清言已忘暑,況復同此杯。攀登曠士情,感寓騷人才。
停坡引歸騎,表郭瞻高臺。空夜兩古柏,颯颯吹涼來。
禪閣自何代,萬緣委飛埃。碑圖久亦滅,棟宗半欲摧。
一水中貫野,練光遠縈回。山容媚煙日,澹若今碧開。
清言已忘暑,況復同此杯。攀登曠士情,感寓騷人才。
停坡引歸騎,表郭瞻高臺。空夜兩古柏,颯颯吹涼來。
禪閣不知建于何代,萬千塵緣都托付給飛揚的塵埃。碑上的圖案早已磨滅,棟梁也大半快要坍塌。一條河水貫穿原野,波光如白練般在遠方縈繞回旋。山巒在煙日中顯得嫵媚,顏色淺淡如剛剛展開的碧玉。清談間已忘卻暑熱,何況還一同舉杯暢飲。攀登能滿足曠達之士的情懷,感慨寓意則是騷人墨客的才情。停下腳步招呼歸騎,在城郭邊眺望高臺。空寂的夜里兩棵古柏,颯颯地送來清涼。
萬緣:指一切因緣。委:托付。
碑圖:碑上的圖案。棟宗:棟梁。
練光:像白練一樣的波光。縈回:縈繞回旋。
澹:淺淡。
曠士:曠達之士。騷人:詩人。
表郭:城郭邊。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的內容推測,可能是詩人在休假時,與黃推官一同登上禪閣,看到禪閣的破敗和周圍的自然景色,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詩人或許處于一種閑適又略帶感慨的心境。
這首詩主旨在于借景抒情,通過描繪禪閣的興衰和自然景色,抒發對歷史變遷的感慨和個人的閑適情懷。其突出特點是將歷史滄桑感與自然之美相結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的觀察力和情感表達能力。
懷鄉訪古事悠悠,獨上江城滿目秋。
一鳥帶煙來別渚,數帆和雨下歸舟。
蕭蕭暮吹驚紅葉,慘慘寒云壓舊樓。
故國凄涼誰與問,人心無復更風流。
升山游罷到賢沙,松檜陰中一境賒。
自愧簪纓趨仕路,翻憐泉石屬僧家。
尋窮越國真仙跡,見盡閩封好物華。
幸接憑熊擁千騎,紅旌歸去照殘霞。
鉏蘭種松竹,意嫌蘭易衰。
土氣不變惡,物性先自欺。
勁竹見破節,直松生曲枝。
嗟嗟松與竹,空使幽蘭悲。
建溪春早地未暖,建俗巧計催春陽。茶傍萬口噪地烈,驚破芽英不得藏。
猶嫌旗槍已老硬,獨愛鳥嘴嫩未長。擷而焙之一朝就,更范圭璧為圓方。
南州尚珍北固重,自非富貴寧預嘗。浦陽賤官性怯酒,素許茶味為最良。
日分牒訴費齒舌,口吻鎮燥喉無漿。建溪奇品遠莫致,日夕夢想馳閩鄉。
塵埃填心渴欲死,忽拜公賜喜可量。拆封碾破蒼玉片,云腳浮動甌生光。
愚知公賜豈徒爾,欲俾下吏蠲俗腸。滌除詩冗起清思,驅逐睡興窮縑緗。
玉川不暇盡七碗,已覺兩腋清風翔。
鐵山五十里,??獸不能逾。兩壁如夾城,行人貫眾魚。
巨關隔元氣,寒暑南北殊。一夫扼其鍵,萬馬不能趨。
石氏窺三川,荒唐誰與謨。不能仗大義,割地事匈奴。
封樹未拱把,敵騎已長驅。后嗣竟銜璧,白衣拜穹廬。
自此失天險,一柱折坤輿。世宗有英氣,手撼昆侖墟。
關南下六城,臥病歸東都。太祖得天下,僭竊即為誅。
右顧取蜀漢,左顧平荊吳。欲藏百萬縑,萬里購頭顱。
可用一赤組,坐使縛單于。奇策秘九地,白日忽。
五月秘府始曝書,一日江君來約予。
世間雖有古畫筆,可往共觀臨石渠。
我時冒熱跨馬去,開廚發匣鳴鏁魚。
羲獻墨跡十一卷,水玉作軸排疏疏。
最奇小楷樂毅論,永和題尾付官奴。
又有四山絕品畫,戴嵩吳牛望青蕪。
李成寒林樹半枯,黃筌工妙白兔圖。
不知名姓貌人物,二公對奕旁觀俱。
黃金錯鏤為投壺,粉幛復畫一病夫。
后有女子執巾裾,床前紅毯平火爐。
床上二姝展氍毹,繞床屏風山有無。
堂上列畫三重鋪,此幅巧甚意思殊。
孰真孰假丹青摹,世事若此還可吁。
擇己要有持,擇人要有別。
淺夫脫所守,柔顏附炎熱。
庸兒昧所擇,目前事茍悅。
彼柔有時變,爾炎有時歇。
歇者既死灰,變者遂剛鐵。
平時綢繆地,一朝等楚越。
古人論淡交,君子保常節。
作詩貽知言,不為昧者說。
世事一毫不掛眼,放懷只用酒為年。
已從車后攜一榼,更向杖頭留百錢。
顧我曾傳丹鼎訣,疑君便是紫芝仙。
忽如蟬蛻不復見,雨壞茅齋八九椽。
樹老垂纓亂,祠荒向水開。
偶人經雨踣,古屋為風摧。
野鳥棲塵座,漁郎奠竹杯。
欲傳山鬼曲,無奈楚詞哀。
湖上秋風滿,歸懷豈易寬。
身隨秦樹老,夢入浙江寒。
為客久應厭,到家貧亦安。
石房舊書在,重拂綠塵看。
三百年來無作者,杜陵氣象久焦干。
縱吟一夜鬼神哭,開卷滿天星斗寒。
渾脫無蹤宜造化,塵泥有意污波瀾。
傷懷刻句無人會,寄與江南庾信看。
青翰龍舟云外橫,黃金殿閣鏡中明。
波光柳色恰相似,酒味人心俱有情。
醉灑珠璣留滿紙,晚騎鸞鳳下層城。
游人應解笑狂客,隔水映花聞語聲。
青天漫漫覆長路,一紙短書無寄處。
月下長吟久不歸,當時還見雁南飛。
彎弓射飛無遠近,青冢路邊南雁盡。
兩處音塵從此絕,唯向東西望明月。
多才自合至公卿,豈料青衫困一生。
太史有書能敘事,子云于世不徼名。
丘墳慘淡箕山綠,門巷蕭條潁水清。
握手笑言如昨日,白頭東望一傷情。
空庭羅雀網,應似翟侯居。
多病惟尋藥,忘機不著書。
僧來留石鼎,人在典金魚。
惟有南窗睡,春來分不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