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枕峰寺懷舅氏有作
野竹有慈性,叢生不相離。
永懷寒泉感,昨與渭陽期。
寺閣共秋晚,山云獨移時。
尚想談論閑,丹顴映雪髭。
氣豪機事少,所嗜平生詩。
起居今何如,會合渺難知。
霜清雁蕩骨,春藹天臺姿。
混融入老筆,遠寄江湖思。
野竹有慈性,叢生不相離。
永懷寒泉感,昨與渭陽期。
寺閣共秋晚,山云獨移時。
尚想談論閑,丹顴映雪髭。
氣豪機事少,所嗜平生詩。
起居今何如,會合渺難知。
霜清雁蕩骨,春藹天臺姿。
混融入老筆,遠寄江湖思。
野竹有仁慈的特性,一叢叢生長彼此不相離。我長久懷著寒泉般的感恩之情,昨日與舅氏有了相聚之約。曾與舅氏在寺閣共度秋夜,山間云獨自飄移時光流轉。還想起與舅氏悠閑談論的情景,他紅潤的臉頰映襯著雪白的胡須。他氣概豪邁少有機巧之事,平生所喜愛的就是詩歌。如今舅氏起居如何,再相聚卻渺茫難知。霜華清寒如雁蕩山的風骨,春日和暖似天臺山的姿態。這些景致融合在我的詩筆中,遙寄著我對江湖間舅氏的思念。
慈性:仁慈的特性。
寒泉感:《詩經·邶風·凱風》有“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勞苦”,后以“寒泉”表示子女對母親的孝思,這里借指對舅氏的感恩之情。
渭陽期:《詩經·秦風·渭陽》是秦康公送晉文公至渭陽時所作,后以“渭陽”指甥舅情誼,“渭陽期”即與舅氏的相聚之約。
丹顴:紅潤的臉頰。
雪髭:雪白的胡須。
機事:機巧之事。
雁蕩:雁蕩山。
天臺:天臺山。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推測詩人在宿于枕峰寺時,觸景生情,回憶起與舅氏的過往,從而寫下此詩表達對舅氏的思念。當時可能詩人與舅氏分別已久,不知舅氏近況,心中滿是牽掛。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舅氏的思念之情。其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借景抒情,通過自然意象和對舅氏形象的描繪,將親情展現得細膩動人。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未產生廣泛影響,但體現了古代詩詞中常見的親情主題。
對此好春光,詩興增幾許。我年才十五,壯懷邁前古。徘徊小園里,淑氣撲眉宇。意得忽狂吟,天機自吞吐。
雨云渾似雪云同,天意人心本自通。吏役驅驅騎馬滑,何如欹枕閉門中。老身窮若不須憂,未有毫分慰此州。但得田間無嘆息,何須地上見錢流。
濃將紅粉傅了面,滿把真珠蓋卻頭。不識佳人真面目,空教人唱小涼州。
百折湍溪束萬山,山頭戍堡列重關。石林簇簇云欺日,天氣濛濛雨釀寒。煙火有村生計少,蠶桑無地女工閑。何當劃盡崎嶇險,并作中原一樣寬。
己田自種樂為農,不肯勤耕奉主翁。勸汝回心毋見錯,秋成獲利兩家同。
海上青山我昔游,別來回首十經秋。諸峰羅立應如舊,獨客棲遲尚此留。每恨親朋多阻絕,欲傳書信恐沈浮。憐君只在秦溪上,相見何時解去舟。
朝來何事鵲聲聞,倒屣衙齋喜聚群。未似上皇娛北牖,且將樽酒話南薰。園中芳草迎人綠,階下閒花帶月芬。共爾訂盟湖海畔,歸來步屧共看云。
腹裁口減,措大為山費。次第雙峰儼相對。更多情、倩得巨掌仙靈,來一擘,便做金庭地肺。共驚奇絕處,在水中央,小艇前穿杳無際。漫夸他五泄,具體而微。應不爽、想見游魚樂意。但勝侶、心知肯頻來,且莫笑愚公,付之一醉。
千緒亂紜紜,今才整得清。泉羞廉不污,鏡笑丑嫌明。方聽棠陰頌,俄傳薤露聲。半規華月老,囧囧又東生。
塵世青山隔幾何,高人只可一來過。不知老衲修何福,隨意煙嵐日夜多。
死生交替自因循,剩此荼蘼一脈春。塵海鯨波槎易覆,巉岏鬼斧墨難皴。裎身檻外悲撾鼓,髡發風中錯殺人。除卻青蠅誰祭吊,冥冥歸去記庚寅。
銀鉤畫箔閑朱閣,篆裊香濃。漸入空濛。偶逐游絲繾綣同。云翹擁髻霞生臉,猩色屏風。看取嫣紅。莫道佳期是夢中。
丹旐秋風急,清笳曉月寒。明衣裛草露,素士挽桐棺。行哭賓徒盛,觀儀里巷殫。空馀舊編在,千載莫能刊。
溪山驢背不藏春,花柳東風眼自真。道得程家新句子,老夫今日拜何人。
薄云淺照玫瑰紅,一笑君王三舉烽。羯鼓樓頭鼓一通,霓裳夜舞玻璃風。赭山梁海老英雄,鑿地出天開幽宮。月珠如炬銜兩龍,三泉照澈白日同。蓬萊方丈遠不逢,方士談仙如鏤空。?舸滿載稚芙蓉,堆珠積玉海波中。千歲老狐穴深叢,陰厓占斷石簾櫳。飛烏吐火燒青松,鳴雨鳴風怪哉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