苕谿行
清苕可鏡亦可漁,風煙佳處畫不如。
無錢買田傍城闕,擬僦谿叟西隣居。
得魚換得菰蒲米,菰煮作糜飽則已。
寧能負腹不負人,以腹負人不若死。
富春殘火猶堪稼,上時容易艱難下。
在山遠志山可移,小草還復令人譏。
菱歌慣濤瀾,樵聲出林疃。
蘋風為誰好,璧月待秋滿。
延月入懷輸懇款,好風未必無人管。
筆床茶灶散人家,何須去乘牛斗槎。
清苕可鏡亦可漁,風煙佳處畫不如。
無錢買田傍城闕,擬僦谿叟西隣居。
得魚換得菰蒲米,菰煮作糜飽則已。
寧能負腹不負人,以腹負人不若死。
富春殘火猶堪稼,上時容易艱難下。
在山遠志山可移,小草還復令人譏。
菱歌慣濤瀾,樵聲出林疃。
蘋風為誰好,璧月待秋滿。
延月入懷輸懇款,好風未必無人管。
筆床茶灶散人家,何須去乘牛斗槎。
清澈的苕溪水可以當鏡子照,也可以在里面捕魚,風景優美之處連畫都比不上。沒錢在城邊買田,打算租溪邊老人的西鄰居住。捕到魚換些菰蒲米,把菰米煮成粥吃飽就行。怎能辜負別人卻只顧自己飽腹,為了飽腹辜負別人還不如去死。富春江邊殘留的火種處還能耕種,農時把握上,開始容易結束艱難。在山里遠志本可移走,可小草還會遭人譏諷。采菱人歌聲習慣了波濤,樵夫的聲音從林間村落傳出。蘋草上的風為誰而好,圓月要等到秋天才圓滿。邀請月光入懷表達誠懇心意,好風未必沒人掌管。筆床茶灶散落在百姓人家,何必去乘坐探尋天河的木筏。
苕谿:水名。可鏡:可以像鏡子一樣清澈。僦:租賃。菰蒲米:菰的果實。糜:粥。負腹:只顧自己飽腹。富春:富春山,在浙江桐廬縣西。遠志:中藥名,這里有寓意。小草:遠志的別名。林疃:林間村落。筆床茶灶:文人雅士的生活用具。牛斗槎:傳說中能到天河的木筏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較難確切考證,但從詩中內容可推測,詩人可能處于仕途不順或生活困窘的階段,從而向往田園生活,在對鄉村景象和生活的描繪中抒發自己的情感和志向。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田園生活的向往和堅守自我的品格。其特點是語言質樸,意境清新,通過多種意象展現鄉村生活。在文學史上雖不算著名詩篇,但反映了當時文人對田園生活的一種精神追求。
扶風石橋北,函谷故關前。此中一分手,相逢知幾年。黃鵠一反顧,徘徊應愴然。自知悲不已,徒勞減瑟弦。
建業三山名與齊,煙霄青出洗低迷。借來架我描天筆,掃卻嵐光莫亂棲。
山水可吾情,對酒不必醉。及其不以酒,何由得翁意。
飛來寺里獨憑欄,暫息塵緣半日閑。水繞竹根穿石面,鶴巢松頂立云間。滿臺花雨飄僧梵,一路風霜老客顏。若許掛冠尋舊隱,結茅何必問廬山。
聞道徵修史,春秋義未申。溫公元晉胄,景略本秦人。草野存遺直,華夷有大倫。九經知注就,寄我莫逡巡。
何須赤腳踏層冰,細嚼徐吞得未曾。枝葉消歸無用處,不妨還核與山僧。
腐竹拌黃瓜,番茄炒雞蛋。小盞斟來竹葉青,先喝一斤半。管甚過籬風,作啥落花嘆。只是略嫌咂少味,再剝兩頭蒜。
月明窗上老梅癯,我有天然水墨圖。笑殺無文癡老子,冰綃影里覓林逋。
寄家苕霅上,萬里故鄉愁。未入金門奏,還為玉局游。孤忠徒耿耿,一病竟休休。為國惜人物,凄然老淚流。
燕支山屬南朝地,胡婦雙腮斷紅媚。博得明妃一笑來,家家白粉搽高鼻。
自憐齒豁與頭童,心事都非少壯同。那更閉門聽夜雨,不容步屧趁東風。勝游尚喜朋簪盍,痛飲寧辭酒盞空。只恐酒醒歸興動,愈令倦客憶山中。自嘆蒼顏不復童,幸然三老此時同。登高能賦多佳詠,把酒論文有古風。可恨雨師頻作惡,直疑春事遂成空。愁來不用殷勤勸,已判花前為一中。我心雖老尚如童,春到惟思笑語同。正欲對花歌且舞,那知通夕雨兼風。千疇固喜俱沾足,百卉還愁一掃空。安得晴天開萬里,緩行花下豁胸中。
奔湍百折似蟠虬,響入山根匯復流。咫尺蒼崖溪八渡,等閒藜杖我頻游。層崖障日樵聲晚,寒谷呼風樹影秋。安得剩栽溪上竹,一庵領盡兩山幽。
二曲嬌峰云水間,淡妝低壓碧云鬟。玉容不改春愁重,妝鏡臺空舞翠鸞。
金井,金井,梧葉銀床露冷。千門萬戶砧聲,北斗城頭月明。明月,明月,偏照旅人華發。
年來拊髀重推輪,羨爾恩從闕下新。仗劍鷹揚當異域,借籌虎略已先人。黃龍便擬寒氈酪,白雉還須款介鱗。何日功成報天子,云臺堪并漢勛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