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后明堂樂章:登歌
禮崇宗祀,志表嚴禋。
笙鏞合奏,文物維新。
敬遵茂典,敢擇良辰。
絜誠斯著,奠謁方申。
禮崇宗祀,志表嚴禋。
笙鏞合奏,文物維新。
敬遵茂典,敢擇良辰。
絜誠斯著,奠謁方申。
禮儀上尊崇宗廟祭祀,心意上表明莊重的祭天儀式。笙和鏞一起演奏,禮樂典章煥然一新。恭敬地遵循盛大的典制,怎敢不選擇良辰。潔凈的誠心已經彰顯,奠祭拜謁才剛剛開始。
崇:尊崇。
宗祀:宗廟祭祀。
嚴禋(yīn):莊重的祭天儀式。
笙鏞(yōng):笙和鏞,兩種樂器,這里泛指奏樂。
文物:指禮樂典章制度。
茂典:盛大的典制。
絜(jié)誠:潔凈虔誠。
奠謁:奠祭拜謁。
此詩創作于武則天時期。武則天重視祭祀等禮儀活動,明堂是她舉行重要儀式的場所。這首詩可能是在明堂舉行宗廟祭祀等活動時所創作的樂章,以體現祭祀的莊重和對神靈祖先的敬畏。
這首詩主旨是展現宗廟祭祀的莊重和遵循典制的虔誠。其突出特點是語言莊重典雅,風格肅穆。在文學史上,它反映了當時祭祀文化和宮廷樂章的特點。
逃暑因能暫閉關,未須多把古賢攀。并拋杯勺方為懶,少事篇章恐礙閒。風墮一庭鄰寺葉,云開半面隔城山。浮生只說潛居易,隱比求名事更艱。
豐茸軟滑雪彎彎,踏雪方驚雪不慳。鼠穴已空酣笑罷,陽和旋逐腳跟還。
連筒通稻渠,分溉五畝園。桑麻日青青,畦蔬亦已繁。晨興荷鋤出,日入荷鋤還。所樂固有在,辛苦不足言。鄰翁笑相勞,子乃不憚煩。
二八衣冠泮水游,奔波空負望封侯。今朝得遂歸田愿,兩只芒鞋踏破秋。
節臨三五雪初融,百尺峰巒接碧空。十二樓臺春浩浩,九重宮闕月溶溶。鳳笙龍管祥光外,珠樹銀花紫霧中。再拜嵩呼祈圣壽,年年慶賞萬方同。
誕日逢今日,新年勝故年。良風宜望歲,甲雨不妨田。浙米多堪糴,京交漸直錢。隆興須再見,人道魯公賢。
樹繞行廊散碧陰,鶯啼小圃送清音。葵花無數開如錦,解是傾陽共此心。
同上釣魚艇,閒登放鶴亭。祠臨秋水碧,湖帶遠峰青。荒砌多苔蘚,喬松長茯苓。遐哉林處士,千載仰儀刑。
橋頭楓葉自青青,客子離歌悵獨醒。夜半鐘聲出幽寺,依稀猶似昔年聽。
風雨記廬山,徐行不倚杖。哀哉大會堂,一仗又一仗。
地勢奔馳若建瓴,崎嶇千里未能平。漢關東啟遺山址,禹澗西來抱縣城。探虎墓前聞虎過,學雞臺上聽雞鳴。客來自幸清時好,不識喧呼夜點兵。
蘆荻蕭蕭萬古秋,金陵佳麗帝王州。江從漢口橫京口,人立山頭望石頭。西塞波濤無險阻,南朝宰相有風流。只應拊斷曹公掌,誰復生兒似仲謀。
延福精廬面小橋,半臨流水半臨郊。紅分日影穿林隙,青送山光落樹梢。古佛臺前猿獻果,老松枝上鶴營巢。庵僧每出歸來晚,卻把禪扉帶月敲。
身到山中幾十回,山之面目求全開。如今山外看山里,始覺玲瓏破碎來。
閘頭洲子許團欒,古廟蕭條暮雨寒。榆柳千株無半葉,冬青一樹碧瑯玕。泊船到得暮鐘時,等待諸船不肯齊。等得船齊方過閘,又須五鼓到荊溪。昨宵聽盡棹謳聲,愁里無眠達五更。今夕雨寒泥又滑,作何計會速天明。等到船齊閘欲開,船船捩柁整帆桅。一船最后知何故,日許時間獨不來。才聞開閘總驩欣,第一牽夫有喜聲。只得片時天未黑,后來天黑也甘行。道是行船也未行,老夫誤喜可憐生。要知開閘真消息,記取金鉦第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