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同衣 其二
印佩三周法,蓮栽十丈花。
源尋南岳正,路革化城差。
靜與月分座,閑如云住家。
不知百世后,誰索紫金車。
印佩三周法,蓮栽十丈花。
源尋南岳正,路革化城差。
靜與月分座,閑如云住家。
不知百世后,誰索紫金車。
佩戴印符遵循著三重佛法,如同栽種下十丈高的蓮花。探尋到南岳正統的佛法根源,卻在革除前往化城的歧路。安靜時與明月分席而坐,閑暇中似云朵般自在居家。不知百世之后,誰還會尋求那象征尊貴的紫金車。
印佩:佩戴印符,這里可能指與佛教修行相關的信物。三周法:佛教術語,具體含義需結合佛教教義理解,可能指某種佛法的三重次第等。蓮栽十丈花:寓意修行達到很高境界,如蓮花高大美好。南岳:衡山,佛教圣地,這里代表正統佛法根源。革:革除。化城:佛教用語,指佛為度化眾生,在修行途中權設的化城,暫作止息之處。紫金車:象征尊貴之物。
由于“挽同衣”表明是悼念志同道合之人,推測此詩是詩人在友人離世后所作。當時佛教可能較為盛行,詩人與友人都潛心于佛法修行。友人的離去讓詩人感慨佛法傳承和人生追求,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佛法修行的感悟和對友人的悼念。其突出特點是充滿禪意,以意象和哲理傳達情感。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有限,但體現了當時佛教文化對詩詞創作的影響。
書舍如僧舍,心閒與靜宜。寫多髡兔穎,藏久蛀貂皮。宦跡年勞見,生涯日歷知。未應同與俊,肯負沃洲期。
贊襄花縣獨馳名,高論心閒政自平。寸祿只充沽酒費,一廉誰似到官清。公馀束帶橫經坐,吏散空庭著履行。芹泮下車嚴釋菜,棠陰懸榻待時英。宦游此日非梅福,宣室他年是賈生。宛馬向來空冀北,吳鉤終見發豐城。高涼月隱鄉林夢,淮泗秋深魏闕情。知爾長才姑小試,不慚黃憲舊家聲。
嘗言數見便成親,十載相憐病與貧。拈出清詩同諷詠,窨來白酒饋比鄰。山中古櫟看為社,谷口閑云喜似人。殘臘檐梅初放萼,尚堪索笑兩三巡。
試說東都事,添人白發多。寢園殘石馬,廢殿泣銅駝。胡運占難久,邊情聽易訛。凄涼舊京女,妝髻尚宣和。十口同離北,今成獨雁飛。饑鋤荒寺菜,貧著陷蕃衣。甲第歌鐘沸,沙場探騎稀。老身閩地死,不見翠鑾歸。
雙鳧海上果誰仙,佇看飛騰上九天。為問南遷鄒吏目,幾時歸去玉皇前。
幾多孟德總欺孤,底事山頭獨望夫。不聽閻忠聽梁衍,未應魏闕便當涂。忠臣如夢復如癡,不遣張溫獨失機。為問義真何面目,洛陽宮殿作灰飛。
嗔嫌此際忽狂歌,非想非因夢若何。世法營官官自腐,北邙留待市朝多。
袁州山在城,韓廟倚山清。冕服前朝貌,文章百代名。石苔猶馬路,春竹自鶯聲。立望潮陽近,翻翻海氣征。
雨馀苔草亂,舉目畏榛蕪。豺虎人遙說,蛙蛇仆慣驅。祇憐蒼徑沒,惟有綠云俱。步屧隨昏旦,幽居一事無。
全憑科技得飛升,任我逍遙宇內行。若問地球何處是,熒熒腳下一藍星。
春醪稀薄綠,倦死梨花得。風直草如絲,卷觸承其惑。殘影彌空落,深心或湮塞。所辭碧玉枝,所思在夢國。春末四之日,時痛難靜默。
春風吹愁花上來,美人花下銀箏哀。去年花開共春燕,今日花開春夢遠。黃鸝紫燕感時鳴,亦既見止寧無情。只愁青春不長好,名花易落人易老。一雙胡蝶不知愁,東園花落西園游。寧為水上荷,不作松上蘿。荷葉經秋暫彫瘁,明年薰風滿池翠。女蘿生意托松高,一朝松伐蘿亦遭。丈夫有志當特立,阿附權門何汲汲。君不見石家金谷起兵戈,二十四友將奈何?曷不聽我松上蘿。
畫船撾鼓渡江沙,江上來尋節婦家。壽相自于鄰媼異,鐵心頻聽族人夸。早年薄命輕如紙,末路榮名穩似車。莫怪到門輕下拜,要令田野辨龍蛇。
舉世寥寥識我誰,未學弓矢愧由基。衰年有幸彈三樂,盛世無才出六奇。棄物且存光海量,散材獲用荷天私。微臣自忖將何報,信筆裁成頌德詩。
茅山無四鄰,紅杏萬株春。收谷還憑虎,栽花剩有人。學仙離世久,訪病出山頻。我獨懷芳躅,君能繼后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