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一百零一首 其二二
法社棟梁,叢林綱紀。
全殺全活,建立宗旨。
雙放雙收,總在這里。
虎嘯風生,龍吟霧起。
大家扶起破砂盆,無限清風來未已。
法社棟梁,叢林綱紀。
全殺全活,建立宗旨。
雙放雙收,總在這里。
虎嘯風生,龍吟霧起。
大家扶起破砂盆,無限清風來未已。
作為法社的棟梁、叢林的綱紀之人,能完全掌控生死,確立宗旨。既能放開又能收回,一切關鍵都在此處。如老虎咆哮狂風就會刮起,蛟龍吟叫云霧就會涌起。大家一起扶起破舊的砂盆,那無盡的清風就會不斷涌來。
法社:佛教團體。
叢林:指寺院。
綱紀:管理、準則。
全殺全活:掌控生死,引申為對事物的完全掌控。
雙放雙收:指能靈活地放開和收斂。
砂盆:可能是寺院中常用器具,這里有象征意義。
此偈頌出自佛教相關創作,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當時佛教寺院叢林發展,需要有有能力者來管理和引領,此詩可能是對這樣的人的贊美和對佛教發展的一種期許。
這首偈頌主旨是贊美法社和叢林中的管理者,強調他們的重要作用。其突出特點是用形象的比喻和象征表達深刻的佛教理念。在佛教文學中有一定的價值,反映了當時佛教叢林的管理思想和追求的境界。
麋鹿春游室半殘,離離荒草不堪觀。也常入夢喉先咽,不為談梅心亦酸。已遠仙蹤無可吊,未亡人淚豈曾乾。知君故是鄉中善,長伴青松作祭壇。
誰擁寒貂獨過予,蓬門風雪帶郊墟。文章流落心還在,湖海交游興不疏。喜客旋開缸面酒,逢人應秘帳中書。三山渺渺波濤外,猶指云林為卜居。
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镃基。不如待時。
微徑樹邊入,亭偏池水涯。即能鐘野趣,兼亦占鷗沙。晚色湖生月,秋香荇作花。竹扉分夜火,只與釣魚艖。
誰寄寒林新斸筍,開奩喜見白差差。知君調我酸寒甚,不是封侯食肉姿。君詩高處古無師,島瘦郊寒詎足差。縛得獰龍并寄我,句中仍喜見雄姿。
繚繞城邊地,移來海上山。峰巒朝暮接,蒼翠有無間。紫氣時環抱,白云長自閒。仙蹤何處覓,蠟屐好同攀。
煙蒸山腹晴猶濕,河帶冰澌暖漸流。獨上雞鳴看日出,五云多處是皇州。
行遍千峰得此村,結茅況復近高軒。相聞愛客時開徑,應許閒人來叩門。半角好山誰作主,一溪流水自同源。老僧昨暮鳴清磬,曾否因風到耳根。
殘絮依依簾外轉。竟日徘徊,目送春程晚。未許人間傷聚散。雨風今夜將愁遠。不信此生無可戀。素面妝眉,萬一能重見。待把深深香閣掩。濃陰遮處情難斷。
凍柳寒梅旱未舒,大風無乃發吾廬。春柈安得青絲菜,歲酒唯供赤尾魚。槐里直臣空折檻,平津丞相未懸車。圣人欲賜臨軒策,誰上當年賈誼書。
碧梧金井生早秋,北斗斜掛銀河流。鵲橋靈車儼若渡,織女有約期牽牛。古傳此事不可詰,五云仿佛聞笙球。搴衣舉酒酹明月,起舞激烈心悠悠。但恨玉兔搗靈藥,不能醫此萬古之閑愁。眼看明月年年好,古人逝矣今人老。今人還是后人哀,綠鬢朱顏豈堪保。自憐年少心志狂,赤手直欲扳扶桑。瑯玕披腹抉云漢,擬致堯舜垂衣裳。豈無蒼生待霖雨,命與時蹇空昂藏。棄官歸來守鄉土,破硯凝塵百無補。時時引領送飛云,天華當空秋一羽。今年種豆南山阿,斜日荷鋤仍浩歌。木葉脫落霜露降,時不我延將奈何。明年擬結溪頭屋,亂石環墻種修竹。扁舟載酒弄滄浪,看雪尋梅剡溪曲。
流水東來響白蛇,高松西畔隔紅霞。彈琴未必神仙事,只好呼儂女伯牙。
秋風又到人間。葉珊珊。四望煙波無盡、欠青山。浮生事。長江水。幾時閑。幸是古來如此、且開顏。
下馬還珠驛,山光見百良。徉狂賢太守,零落古封疆。碑沒莓苔字,堂虛俎豆香。漢家今已矣,憑吊淚沾裳。
客舍逢迎少,村居道路迷。雨晴知虎過,煙暝有鴉啼。輕薄看諸子,辛勤愧老妻。人生真寄耳,巢燕亦添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