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蓋簿賓春
忽頒新歷日,春事到茅簷。
心自丹如故,須應白又添。
微風和拂面,小雨冷侵簾。
酒竭妨春飲,新將齏甕腌。
忽頒新歷日,春事到茅簷。
心自丹如故,須應白又添。
微風和拂面,小雨冷侵簾。
酒竭妨春飲,新將齏甕腌。
忽然間新的歷法頒布,春天的氣息已來到茅草屋檐。內心仍如丹砂般赤誠依舊,胡須卻又添了新的白發。微風溫和地拂過臉龐,細雨帶著涼意侵入門簾。酒喝光了妨礙春日暢飲,便新腌了一甕咸菜。
頒新歷日:頒布新的歷法,古代有帝王頒布歷法的制度,象征新歲開始。
茅簷:茅草覆蓋的屋檐,代指簡陋的居所。
丹:丹砂,色澤鮮紅,此處比喻赤誠的心。
妨:妨礙,阻礙。
齏(jī):切碎的腌菜或醬菜。
此詩為和詩(次韻),蓋簿(姓蓋的主簿)原作已佚。推測創作于春日,詩人居于簡樸的茅檐下,面對新歷頒布、春氣萌動,結合自身‘須白’的歲月痕跡與‘新腌齏甕’的生活場景,寫下此詩。
全詩圍繞‘春事’展開,通過新歷、風、雨、酒、齏甕等日常意象,既感慨時光流逝,又展現安于簡樸的生活態度,語言質樸,生活氣息濃厚,是一首貼近平凡日常的春日即景之作。
桑葉青時戴勝飛,紅紅白白映柴扉。棗花欲落繰車響,連臂行歌緩緩歸。
老病空驚歲月深,白云終古戀高岑。近人漸失溪山意,薄海猶存貧賤心。戎馬百年成往事,川原此夕惜寒襟。香爐猿鶴勞相待,空谷誰憐隔歲音。
薰風試暖著衣單,彩燕銀幡送曉寒。春信乍融三臘酒,陽和先到五辛盤。鶯聲金谷初調律,柳色章臺欲拂鞍。為問上陽紅杏樹,幾枝花發待人攀。
去年已負看花約,今歲看花復后期。白社云深難載酒,彩毫春盡謾題詩。東風有恨埋芳草,香雪無情滿故枝。猶喜家山無恙在,明年歸看未開時。
南徐江山天下雄,沿江一水如蟠龍。
浪穩波平自在行,輕舟柔櫓嫩云生。湖中笑指天連水,不似強吳國易傾。
敲鑼打鼓凍云開,不那寒宵圣旨來。任是山深更深處,也應無計避紅埃。
野客城西寺,躋攀興不窮。扶云石蹬□,泛月酒杯空。勝景馀方外,名山似剡中。臨流話分手,他夜幾人同。
種桃接李不辭勤,旋作花前把酒人。羨殺文禽映花語,飛來趁得見成春。
客里深秋意,蕓閣病周郎。魔障重難透,心兵躁未降。幽期即中夜,故好隔蘭房。春卉留蝴蝶,曉雨殢高唐。驚回忽不見,思至自難忘。依依想顏色,濙濙濕淚光。千里倘同契,離睽詎云傷。
金風起燕觀,翠竹夾梁池。翻花疑鳳下,飏水似龍移。帶露依深葉,飄寒入勁枝。聊因萬籟響,詎待伶倫吹。
慶陽亦是先王地,城對東山不窋墳。白豹寨頭憔皎月,野狐川北盡黃云。天清障塞收禾黍,日落溪山散馬群。回首可憐鼙鼓急,幾時重起郭將軍。
已歸林下得從容,還喜時和與歲豐。好景盡歸詩句里,閒愁俱付酒杯中。臘殘惟愿呈三白,春去從教落萬紅。親舊自今休問位,只須喚我作吳公。
遁跡林泉傲歲年,柴門三徑竹娟娟。樽開北海客時過,日向東窗人尚眠。對月每懷犀玉表,因風忽墜錦云箋。鳳凰臺下思歸客,何日重回乳水邊。
平生未識鄭公面,每日聞名幾數遍。手提巨斧擘山靈,更向天門穿一箭。箭射垂楊百步遙,中原鞭弭遞相驕。獨捧金盤滿盛血,十九人咸聽我招。招之亦何為,斯文久欲衰。宋人曾失足,元氏更崩馳。我朝北地差能起,健力可以扛鼎呂。信陽和之勢更揚,其后縱橫有五子。五子復云七,吾粵得其一。近者見鄭公,遠者談公實。公實鄭公本同邑,豐神意氣如相襲。并開門戶揖眾賓,一葦獨橫不用楫。余生于公恨稍晚,形雖未親神往返。北地信陽亦一家,況是鄉閭邇非遠。石鼓桐魚相應鳴,幽蘭杜若原同畹。今年夏月盛芙蓉,公之秀色正相同。一步一眺將萬里,一吟一飲盡千鐘。人言公舊武緣令,武緣勾漏原連境。葛令丹砂可駐顏,公復得之壽與等。予言公壽自丹砂,公文卻復比云霞。云霞何地不流映,似公異藻人同誇。畢竟斯文流厚脈,脈猶未墜仍留責。余似蚊虻思負山,公如老驥猶任軛。壽酒一卮未致公,愿揚高韻隨清風。請公努力加餐飯,廣述詩書迪后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