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
一雨臨初夏,驚雷昨夜新。
地晴煙冉冉,堤漲淥鱗鱗。
蘭麝銷衣潤,珊瑚浄幾塵。
墻陰舊無竹,筍過謝東鄰。
一雨臨初夏,驚雷昨夜新。
地晴煙冉冉,堤漲淥鱗鱗。
蘭麝銷衣潤,珊瑚浄幾塵。
墻陰舊無竹,筍過謝東鄰。
一場雨迎來初夏,昨夜剛響過新的驚雷。地面放晴,煙霧裊裊,堤岸上漲,綠水泛起層層波紋。衣服因濕氣而消去了蘭麝香氣,幾案上的灰塵被雨水洗凈。墻根以前沒有竹子,新筍長出來要感謝東鄰。
臨:迎來。
冉冉:形容煙霧繚繞上升的樣子。
淥(lù):清澈的綠水。鱗鱗:形容水面像魚鱗一樣的波紋。
蘭麝:蘭草和麝香,這里指衣服上熏染的香氣。
浄:同“凈”。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的內容推測,可能創作于一個初夏雨后的日子。當時社會環境或許處于相對和平穩定時期,詩人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初夏雨后的變化,從而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初夏雨后的景象,突出了自然的生機與變化。其特點是描寫細膩、語言清新。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對生活的敏銳觀察和對自然的熱愛。
六綍辭秋殿,玄堂啟夜扉。一朝藏壽器,千載閟容衣。縣象軒星掩,哀歌薤露稀。松楸交隧道,會有五云飛。
行藏自有意,非命亦非時。洗耳笑心褊,折腰慚悟遲。榮枯花上見,寒暑鬢邊知。獨立衡門下,悠悠千古思。
王蒙嘗覽鏡,李固日搔頭。遂使青蛾客,爭持紫綺裘。三年團扇貴,一片練裙愁。我亦憐書圣,時從池上游。
水宿同鷗鷺,平沙晚帶船。山城寒漱浦,溪雨暗蒸煙。漁火深秋樹,河流淺暮天。西風鄉思切,千里獨依然。
新霽行西郭,青疇接野泉。小車隨水曲,高屋指云邊。山沐欣今雨,湖颴憶去年。浩歌乘夜月,何日泛溪船。
不肯隨群慕鶴軒,慨然丹陛吐危言。坐看蜀道平如地,可見忠臣勇似尊。駟馬橋邊驅弩矢,杜鵑聲里擁旂幡。要須入境詢風俗,首訪嚴遵李仲元。
嫩筱捎空碧,高枝梗太清。總看奔逸勢,猶帶早雷驚。
昔日吹簫鳳下來,如今鳳去只荒臺。劍分安得重歸匣,水覆難教再上杯。倩酒禁愁何日醉,待花消恨幾時開。無情最是窗間雨,吹入空床生綠苔。
敬之敬之,天維顯思,命不易哉。無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監在茲。維予小子,不聰敬止。日就月將,學有緝熙于光明。佛時仔肩,示我顯德行。
六月南方暑漸稠,祝融司令按炎陬。火旗當午常不散,烈馭中天故為留。銷金爍石如飛炬,群生若在洪爐里。已應道路少行游,卻以簿書妨燕處。安得大壑與層冰,令人但有河朔情。何當一夜金飆發,崇臺峻宇同秋清。
獨據胡床醉不移,坐深檐露滴髭眉。蕭蕭風水成音樂,澹澹星河起鷺鷥。語罷欲乘黃鶴去,興來忽使白云馳。火龍□傲烹茶□,不析扶桑一氣炊。
廿載謝從戎,披衣重井中。清言驚四座,行草重三公。我亦諸侯客,今為田舍翁。干戈何日靜,與爾訪崆峒。
大節登高大科頂,大家兄弟大家親。三杯宙宇醄然后,不記異鄉何處人。
椿齡齊菌朔,倏忽八千春。昨日非前日,今人成古人。白駒空隙影,明月失家珍。塵世關心事,東林好問津。
少年相送,正憂思如水,衣冠如雪。君駕箭帆淩滄海,我守故園殘闕。黯壁燈孤,封天浪駭,兩處心俱折。斑斑重檢、那堪衫淚凝血。萬感哀樂茫茫,二三知己,馀子真何物。遮莫今宵難決斷,恐誤中流橫楫。何去何從,何時與話,夜雨歸時節。大王風起,頹云一角崩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