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齋即事
自吾齋外付諸兒,除卻詩書總不知。
苔色上侵閑坐處,鳥聲來和獨吟時。
十分秋氣重陽近,一味天涼老者宜。
調得身心能自慊,止吾所止復何疑。
自吾齋外付諸兒,除卻詩書總不知。
苔色上侵閑坐處,鳥聲來和獨吟時。
十分秋氣重陽近,一味天涼老者宜。
調得身心能自慊,止吾所止復何疑。
我把齋外之事都交給孩子們,除了詩書其他一概不過問。青苔蔓延到我閑坐之處,鳥兒啼鳴應和著我獨自吟詩。秋意漸濃,重陽即將來臨,這清涼的天氣正適合我這老人。調養好身心能讓自己滿足,安于當下又有什么可疑惑的呢。
付諸兒:交給孩子們。
和:應和。
慊:滿足。
止吾所止:安于自己所處的境地。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可推測詩人處于晚年,過著閑適的生活,專注于詩書,遠離世俗事務,在這樣的心境下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安于詩書生活、調養身心的滿足。其特點是意境清幽,情感淡泊。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古代文人追求內心寧靜的精神世界。
身種名園十畝芝,五云回憶廿年時。趨庭群擁丹山鳳,舞綵還稱白發兒。秘苑有書留腹笥,清時無夢寄江籬。一杯琥珀南山下,誰識龍門老釣磯。
美酒從來出此鄉,當時月下醉陳王。風流佳話傳千古,行到東阿水也香。
夕陽紅濕柳波翻。花港落英繁。何曾花柳禁風雨,奈縱橫、風雨無端。閑弄鴟夷煙水,飽看西子湖山。奉華堂里按歌鬟。歌舞幾多番。環堤燈火笙簫鬧,驀何來、白雁聲酸。游艇至今如織,昔人去后誰還。
逍遙短褐滄洲上,突兀高樓霄漢間。潮落魚龍猶并出,日晴鷗鷺已知還。沖帆野色來千里,入座春聲殷萬山。飛絮又隨杯酒盡,東風何事亦偷閒。
長紅送酒出江城,檣燕喃喃第二程。風色似知攀臥意,打頭未肯放船行。倚風晴纜著煙莎,一抹斜陽白鳥過。脫手簿書無半點,細翻黃卷課龜羅。遲速乘除轉晚飆,布帆快意定明朝。廬山試問高多少,欲望西川萬里橋。
昂藏大步蠶叢國,曲頸微伸高九尺。卓女窺窗莫我知,嚴仙據案何曾識。
空山月上雪未消,土牛擊碎城東郊。報道春來春不見,朝來試看梅花梢。
收得大函萬紙馀,更尋高閣作精廬。何人卻出銀鉤手,贖取琳瑯次弟書。
皎皎白鹿,體性馴良。其質皓濯,如鴻如霜。
三十年前走亂軍,中都城下望龍文。如何尺土興王地,今日肝腸獨見君。
松柏蕭森更郁蔥,卜從端在若堂東。萬家謾有通侯邑,一畝徒營宿草宮。靈鶴有人聞獨語,籜龍先雨報成叢。老兒讀罷瀧岡表,不覺如泉涕淚紅。
卑如揚子官執戟,貧似玉川居洛陽。不敢彎弓輕妄射,爭如覆被逐山郎。
花姑溪上鷺鷥灘,辜負漁竿二十年。無可載,不拋官,攜取全家去不難。
嚼實圖何略,呼名譜未諧。不爭妃子笑,得入尚書懷。
侍宴歸來簇絳云,夜深冷露透猩裙。阿環喚醒紗櫥夢,間拂菱花照宿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