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司馬寺丞約汪倅趙倅攜酒相過澗亭
溪山前后簇雙旌,暇日城南取次行。
因到小園尋勝事,更于野寺暢幽情。
聯翩別乘同歌吹,落拓閑民亦兕觥。
元祐相家文物在,喚回洛社舊升平。
溪山前后簇雙旌,暇日城南取次行。
因到小園尋勝事,更于野寺暢幽情。
聯翩別乘同歌吹,落拓閑民亦兕觥。
元祐相家文物在,喚回洛社舊升平。
溪山前后簇擁著兩面旌旗,閑暇之日在城南依次前行。因為來到小園探尋美好的事情,更在野寺中暢抒幽情。幾位副職官員接連同行,一路歌聲樂聲相伴,我這閑散之人也舉杯飲酒。司馬家有著元祐年間相門的文化風范留存,仿佛能喚回當年洛陽耆英會時的舊日升平景象。
雙旌:指兩面旌旗,多為官員出行儀仗。
取次:依次,陸續。
勝事:美好的事情。
聯翩:接連不斷的樣子。
別乘:指州郡的副職官員。
兕觥(sì gōng):古代酒器。
元祐:宋哲宗趙煦的第一個年號。
洛社:指北宋時洛陽的耆英會,是當時一些元老重臣組成的聚會團體。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提到“元祐相家”推測,可能創作于北宋后期。當時社會局勢可能相對穩定,司馬家族作為相門仍有一定影響力。詩人與司馬寺丞及汪倅、趙倅等人一同出游,在游玩過程中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記錄與官員友人的出游活動,突出了游玩的閑適和對司馬家文化傳承的肯定。其特點是敘事清晰,意境悠然。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士大夫階層的生活情趣和文化氛圍。
木落山高秋去后,犬驚人語夜深時。
小舟滿載離愁重,惟有孤鳴寒雁知。
一水分流無限曲,兩山相對不知名。
漁翁夜半歸南陌,認作中流擊楫聲。
龍懶誰鞭得,端妍肯借津。
訟風文自巧,投魃話非真。
火稻熟翻白,山花瘦更顰。
銀河無限水,一滴不分人。
斷際全機繼后蹤,
持來何必在從容。
巨靈抬手無多子,
分破華山千萬重。
橘綠橙黃,閩山泠嶠,近水更生芳樹。秋老花殘,忽訝鮮芬何處。笑淮枳、異地難同,較木奴、香名偏注。恍疑他、佛國栽成,麻姑鳥爪應如許。
還思妝閣此日,傍玉盤纖手,轉縈情緒。好友投將,兼贈衍波佳句。喜南海、霜色移來,把東華、軟塵飛去。留枕邊、相伴無憀,臥聽蕉葉雨。
愛向丹溪住,門庭少俗氛。
云開山露腳,風起水生紋。
村犬吠殘月,歸鴉帶晚曛。
更欣新寓后,處處見耕耘。
荒畦種蠶豆,小圃栽蘿蒿。
蒿長豆莢大,摘采寧辭勞。
驅愁似避瘧,尋樂如追逃。
緬懷一畝宮,猶是先人膏。
一時功名意,于我吹鴻毛。
清晨石上立,爽氣西山高。
人孰無父,祖獨有母。
其母為誰,周氏季女。
濁港滔滔入大江,門前依舊長安路。
蒼青一色接中流,浩浩風濤護鄂州。
此日我逢重九節,昔人仙去幾千秋。
黃軍浦落馀殘磧,白帝云封據上游。
西望雪山紅葉好,隔江遙憶故園樓。
江南好,煙景媚晴川。柳絮淡云寒食節,杏花香雨夾衣天。腸斷畫橋邊。
初相見,碧玉破瓜年。半餉幽歡疑夢里,幾番私語避人前。嬌小最堪憐。
群山奔會中,孤嶺每一卸。叢叢灌木合,隱隱村墟藉。后巘降已深,前溪入猶乍。田疇好風日,夜雨長禾稼。
丈人倚柴荊,召客憩茅舍。繞屋棲余糧,倉廩無隙罅。豐年豈有常,比戶畢婚嫁。
連巒石輪囷,起伏散壁壘。我疑神人戰,旗鼓擲于此。免胄鬝爾顛,覆釜赭其底。時清洗兵久,刀劍不須砥。地力用各殊,藉以鎮郊鄙。
團團列星隕,鞭撻孰能徙。崩崖垂象鼻,宛若鉅橋圯。石爾茍能言,吾將扣微旨。
靈山自端居,岑山走一臂。側嶺臥高原,城郭壓肩背。縣門帶場圃,榛莽雜蕪穢。街衢日色薄,寂寞吏民對。
昔聞聚逋逃,據險亦可畏。荒墟存黑灰,冶灶今則廢。懷哉古人心,建置豈無謂。
輕裝休問辦裝錢,短堠長亭望悄然。
磷火飛殘新戰壘,枯髏吹斷舊人煙。
此中托命惟奔馬,何處招魂不杜鵑。
大帥連兵甘縱賊,生靈涂炭已三年。
極目天涯是水涯,荷蘭城上計程賒。
潮光沸沸鳴奔馬,帆影星星點暮鴉。
日麗九重天子闥,云飛萬里使臣家。
何時慰我桐花節,好向龍津一泛槎。
停辛佇苦不辭難,尚有秾華補墜歡。
夜月樓臺風力軟,秋星簾箔露華寒。
故拈羅帶搖環佩,自涴春衫近井闌。
不種桃花種修竹,鴛雛時啄碧瑯玕。
蜉蝣命短,龜鶴日長。
修夭一轍,古今同忙。
時時相見,云水無鄉。
守爾沉寂,任世雌黃。
彼岸有涯,我心無極。
寂寂幽居,萬念俱息。
海錯園蔬富矣哉,
杜醪龍婿一時來。
放杯停箸情何似,
經造無何半日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