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懷 其三
山臺風雨夜,一點是青燈。
獨把麟經究,誰知驥志憑。
隔溪常過客,近寺不聞僧。
梅夏清清里,翻愁易鬰蒸。
山臺風雨夜,一點是青燈。
獨把麟經究,誰知驥志憑。
隔溪常過客,近寺不聞僧。
梅夏清清里,翻愁易鬰蒸。
在山臺風雨交加的夜晚,只有一點青燈閃爍。我獨自鉆研《麟經》,又有誰知道我胸懷遠大志向。隔著小溪常有行人路過,附近寺廟卻聽不到僧人的聲音。梅雨時節天氣本清爽,我反而發愁即將到來的悶熱。
山臺:山中的高臺。
青燈:常指孤寂、清苦生活的象征,如寺廟、書齋的油燈。
麟經:即《春秋》,因孔子作《春秋》絕筆于獲麟,故有此稱。
驥志:駿馬之志,比喻遠大的志向。
梅夏:即梅雨時節。
鬰蒸:悶熱。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推測詩人可能處于一個相對安靜但又略顯孤寂的環境中,在鉆研學問時感慨自己的志向無人理解。當時或許社會環境較為平淡,詩人在梅雨時節的氛圍中,內心思緒萬千,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抒發詩人的孤獨和懷才不遇之感。其突出特點是通過環境描寫和自身行為刻畫心境。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古代文人在追求學問和志向過程中的常見心境。
瑟瑟羅裙金縷腰,黛眉隈破未重描。醉來咬損新花子,拽住仙郎盡放嬌。鵲橋初就咽銀河,今夜仙郎自姓和。不是昔年攀桂樹,豈能月里索姮娥。
三面貍奴手捉月,兩頭白牯腳拿煙。戴冠碧兔立庭柏,脫殼烏龜飛上天。
黃昏簾幕雨纖纖,一段凄涼到枕邊。冉冉光陰留不住,悽悽情思苦難傳。潘安有興因他遣,宋玉多愁為此牽。爭似無心隨化盡,數杯閒臥釣魚船。寒來消息是誰傳,金井梧桐一葉先。殘暑已消團扇底,新涼才到短檠前。問詳多在蛩聲里,寄遠常從雁影邊。流浪浮生都不覺,知機林外有鳴蟬。嵐光淡淡復濃濃,多在園林夕照中。綠減一川煙際草,紅添千樹水邊楓。落霞孤鶩吟難盡,折葦殘荷畫不工。只有謫仙情思苦,灞陵傷別意無窮。客窗欹枕夢難成,風入空檐爽籟生。穿過竹間金奏響,飄來松頂翠濤驚。一聲長笛吹霜急,萬戶清砧搗月明。不識砌蛩緣底事,向人也作不平鳴。
兩年三輔劇,千里一身輕。處世終無術,于民獨有情。壯心寒易水,晚節笑荊卿。欲脫人間跡,蓬萊頂上行。
歸藏卜筑向澄潭,鷗鷺初盟亦未寒。硯墨洗云沉靜影,釣絲垂月亂文湍。風前遠嘯應輕阮,雪里深居不愧安。有約過來東望劇,少微騰彩動秋巒。
相逢應是澹忘機,坐憩松陰傍釣磯。說盡人間多少事,不知誰是更誰非。
猛拋俗海,一志投玄。全真清靜為先。心上無思無慮,無黨無偏。無中得些雅趣,守清貧、度日隨緣。自然理算,從今至古,罕有人言。惟有神翁苗裔,能承當,身中自是周圓。海底靈龜靈口,靈吸靈泉。靈光復噴絳闕,結金丹、一顆新鮮。無生滅,與山侗,共禮風仙。
不踏湖山路,驚心四十秋。六橋前日夢,孤棹昔年游。歲月浮云改,興亡逝水流。西風吳嶠寺,落日浙江樓。
閒來獨坐古藤陰,隔雨繁枝囀翠禽。莫問春歸何處去,苔間積恨已深深。
古人惜寸陰,寸寸必有事。古不專誦書,所事果何事。
漸柳煙迷,萍光轉,春滿江南江北。日長深巷靜,聽筠簫低咽,軟餳初熟。斗草窗閒,探芳徑悄,無奈殘寒仍酷。愔愔亭皋路,被東風吹起,黯云連屋。甚彈指黃昏,畫簾沈影,又將明燭。莎庭青似沐,嫩梢展、新蕊寒猶束。對鎮日湘弦寬柱。寶鏡融冰。更那堪、綠章重復。咫尺春明遠,誰解識、上陽仙曲。看金鴨殘熏簇。林鳩頻喚,門外香泥如粥。俊游幾時更續。
一燼城門火,馀灰已復寒。小兒爭炙手,猶作燎原看。
老人不踏紅塵路,蹤跡常便水竹居。躡屐登山如北日,杖藜隨步勝安車。庭中任解王生襪,橋下誰傳孺子書。但祝仙喬同壽考,雙鳧他日得凌虛。
雨洗淡紅桃萼嫩,風搖淺碧柳絲輕。白云影里怪石露,綠水光中古木清。
前年過天姥,夜起窺扶桑。碧海三萬里。日出吐九芒。飛光上瓊臺,瓊臺與天通。積雪自混沌,卻在元氣旁。龍駒啖靈芻,白石皆白羊。神人久不死,奇氣陵蒼蒼。手把青筠杖,身著云錦裳。倒影照滅沒,飄飄渡銀潢。其中學仙子,面白雙瞳方。能讀八瓊書,再遷凋年芳。暮入雷電室,朝窺朱雀窗。被謫向下土,不使通綠章。真宰遭其怒,叱咤欲發狂。見我鳳凰山,一別憶廿霜。瞳子照人碧,十日飛電光。自言得賜還,復侍紫極宮。去君五百歲,共會安期生。別后倘相憶,山頭吹玉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