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夜攜杯浮橋看月
一輪秋月到天心,此夜全無云片侵。
雅靜每于閑后見,孤高難向閙中尋。
漸圓漸好形神正,愈大愈明精氣深。
最是溪間波影里,金光搖動玉沉沉。
一輪秋月到天心,此夜全無云片侵。
雅靜每于閑后見,孤高難向閙中尋。
漸圓漸好形神正,愈大愈明精氣深。
最是溪間波影里,金光搖動玉沉沉。
一輪秋月升到了天空正中,這天夜里沒有一絲云彩遮擋。那份雅致寧靜往往在閑暇后才能發現,孤高的氣質很難在喧鬧中尋覓。月亮漸漸變圓漸漸美好,形態和神韻都很端正,越變越大越發明亮,蘊含的精氣深厚。最妙的是溪水中的波影里,金色的光芒晃動,月亮如美玉般深沉。
天心:天空中央。
侵:侵犯,這里指遮擋。
閙:同“鬧”。
精氣:指月亮蘊含的光華和神韻。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詩人在一個閑適的秋夜,于浮橋賞月有感而發。當時社會環境或許平和,詩人心境寧靜,能細細品味秋夜之美。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秋月,突出其雅靜、孤高的特點。詩中對秋月的描寫細膩,展現了詩人對自然之美的敏銳感知,在同類賞月詩中以其清新自然的風格有一定特色。
帝城深處寺,樓殿壓秋江。
紅葉去寒樹,碧峰來曉窗。
煙霞生凈土,苔蘚上高幢。
欲問吾師語,心猿不肯降。
未會春風意,開君又落君。
一年今爛漫,幾日便繽紛。
別艷那堪賞,余香不忍聞。
尊前恨無語,應解作朝云。
腰劍囊書出戶遲,
壯心奇命兩相疑。
麻衣盡舉一雙手,
叔牙憂我應相痛,
回首天涯寄所思。
走轂飛蹄過此傍,
幾人留意問滄浪。
煙波莫笑趨名客,
為愛朝宗日夜忙。
坐近松風骨自寒,
茅齋直拶白雪邊。
玄關不閉何人到,
今朝林下忘言說,
強把新詩寄謫仙。
每歲同辛苦,看人似有情。
亂飛春得意,幽語夜聞聲。
整羽莊姜恨,回身漢后輕。
豪家足金彈,不用污雕楹。
萬古交馳一片塵,
思量名利孰如身。
長疑好事皆虛事,
勸君不用夸頭角,
夢里輸贏總未真。
國東王氣凝蒲關,樓臺帖出晴空間。
紫煙橫捧大舜廟,
來來去去身依舊,未及潘年鬢已斑。
校獵燕山經幾春,
雕弓白羽不離身。
年來馬上渾無力,
望見飛鴻指似人。
長松埋澗底,郁郁未出原。
孤云飛隴首,高潔不可攀。
古道貴拙直,時事不足言。
莫飲盜泉水,無為天下先。
智者與愚者,盡歸北邙山。
唯有東流水,年光不暫閑。
柳帶東風一向斜,春陰澹澹蔽人家。有時三點兩點雨,年年今日誰相問,獨臥長安泣歲華。
風煙放蕩花披猖,秋千女兒飛短墻。繡袍馳馬拾遺翠,自憐塵土無他事,空脫荷衣泥醉鄉。
地聳蒼龍勢抱云,
天教青共眾材分。
孤標百尺雪中見,
平生相愛應相識,
誰道修篁勝此君。
松下清風吹我襟,上方鐘磬夜沉沉。
已知廬岳塵埃絕,豈知名出遍諸夏,石上棲禪竹影侵。
追琢他山石,方圓一勺深。
抱真唯守墨,求用每虛心。
波浪因文起,塵埃為廢侵。
憑君更研究,何啻直千金。
除卻閑吟外,人間事事慵。
更深成一句,月冷上孤峰。
窮理多瞑目,含毫靜倚松。
終篇渾不寐,危坐到晨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