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夫人楊氏挽詩
往歲登門日,庭闈見淑稱。
從夫期鼎貴,有子定登瀛。
鸞誥恩榮在,魚軒夢幻驚。
誰歌蒿里挽,寒雨和松聲。
往歲登門日,庭闈見淑稱。
從夫期鼎貴,有子定登瀛。
鸞誥恩榮在,魚軒夢幻驚。
誰歌蒿里挽,寒雨和松聲。
往年我登門拜訪的時候,在庭院中就聽聞大家稱贊她賢淑。她曾期望丈夫能顯貴,也相信兒子能進入仕途有所作為。朝廷賜予的誥命恩榮還在,可她乘魚軒出行的生活卻如夢幻般突然消逝。是誰唱起了送葬的挽歌,伴隨著寒雨和松聲。
庭闈:原指父母居住之處,這里指家庭。
淑稱:賢淑的名聲。
鼎貴:顯貴。
登瀛:唐太宗開文學館,以杜如晦等十八人并為學士,分為三番,每日六人值宿,討論文獻,商略古今,號為‘登瀛洲’,后因以‘登瀛’比喻士人獲得榮寵,如入仙境。這里指兒子進入仕途。
鸞誥:指朝廷封贈的命令。
魚軒:用魚皮裝飾的車子,為古代貴婦人所乘。
蒿里挽:指挽歌,古人送葬時所唱的歌。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可能是楊氏去世后,詩人前往吊唁時所作。當時楊氏可能在當地有賢淑的名聲,她曾對丈夫和兒子的未來抱有期望,但不幸突然離世,詩人有感而發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哀悼俞夫人楊氏。其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通過對比和借景抒情的手法增強了感染力。在文學史上雖無顯著地位,但反映了當時人們對賢淑女性的敬重和對生命無常的感慨。
雨歇平林夕照斜,停車一問酒人家。憑誰共作長鯨飲,乞得青門五色瓜。
日月擲如梭,重陽今忽至。豈無一樽酒,少飲輒復醉。舉頭羨冥鴻,排空列行次。始知塵鞅中,物物失其貴。撫景豁吾懷,但味酒中味。
煙重山彌遠,林高日倍鮮。抱雞趨野店,?水入冰田。未有三冬雪,渾如二月天。梅花應早慧,著眼竹籬前。未苦撩清興,騎驢故繞山。松篁高下處,云日往來間。要是從今后,休教枉卻閒。烏巾風弄影,畫出我詩孱。
銅枝似叩浩天心,神樹巍然尚有林。金石圖騰靈羽絢,蠶魚歲月蜀山深。他年我亦為過客,此際誰先發醉吟。門外仍流劫時水,不妨同向酒杯斟。
參贊元戎瘴嶺間,忠魂不逐凱歌還。鎮夷關外邊情急,銅鼓聲中日色寒。郎署舊衙留姓字,家山新冢葬衣冠。傷心忍說南征事,太史銘文揾淚看。
方除忽展類西清,隱隱蓮花踏處生。天語獨傳三字切,玉衣真見五銖輕。流霞欲動靈旗色,滴露如殘警佩聲。聞道穆公夸饗帝,吹簫元只為秦嬴。
閉閉日西靡,客念已蹉跎。長風倒危葉,輕練網寒波。白云光彩麗,青松意氣多。所言飽恩德,忘我北山蘿。
山中行,步高身盡輕。擬飛去,惟恐世人驚。
飐飐輕舟送上溪。何時柳樹已成圍。貪看歸鳥投林急,不覺殘花入座飛。蘭棹舉,曲塵霏。新荷挽斷有馀絲。酒酣卻對青山笑,面目蒼然不入時。
降衷荷天靈,一物具一真。年徂物易交,澆漓變其醇。氣習日以卑,智巧日以新。靡靡騁頰舌,縱橫踵儀秦?,撊恍刂袑?,掩敝同埃塵。豈無先覺賢,訓戒徒殷勤。悠悠醉夢中,迷執不可親。俯仰千載下,能逢幾問津。醉把茱萸枝,插彼漉酒巾。淵明雖違世,吾尚慕其人。
聞道云中將,先秋戒鐵衣?;⒎Ю镏?,龍騎五營歸。夜月明雕戟,山風曳畫旂。誰憐瀚海外,雜虜駐金微。
羽化羅浮不記年,丹書蠶食得神仙。蜉蝣衣服消冰雪,科斗文章老洞天。尸濁定知悲玉斧,魂香應尚在花田。無情易謝人間世,朽麥生涯信可憐。
紅樓對鏡住錢塘,一自同船遽問鄉。柳絮翻風又遭雨,蓮花比妾復如郎。五更薦夢連巫峽,三月傷春走鞠場。折贈芳條人不見,分香蝴蝶度鄰墻。
在天惡疾風,飄飖無定期。一決土囊口,迭宕不支持。強排浮云出,又復拘閡之。吹沙蕩青冥,日月改光輝。波濤甘湛溺,借汝發其私。此物何足論,但恐傷天威。
邊方喜迓翠華來,風掃飛煙雨浥埃。日暖營門喧鼓吹,秋清廬帳引尊罍。諸公并有平戎策,賤子慚無奏賦才。忽聽六軍傳好語,龍輿今已辦東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