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之丈提刑挽詞 其二
耆舊今零落,風流近所無。
歌詩到元白,字畫逼歐虞。
為約言猶在,收書德不孤。
階庭知有子,慶澤自相符。
耆舊今零落,風流近所無。
歌詩到元白,字畫逼歐虞。
為約言猶在,收書德不孤。
階庭知有子,慶澤自相符。
舊日有聲望的老人如今已漸漸離世,這樣的風流人物近來已難尋覓。他的詩歌水平能與元稹、白居易媲美,書法造詣逼近歐陽詢和虞世南。曾經的約定言猶在耳,他收藏書籍品德高尚并不孤獨。看他的庭院就知道他有優秀的兒子,福澤與他自身的品德相契合。
耆舊:年高而有聲望的人。
元白:指唐代詩人元稹和白居易,二人文學成就頗高,詩歌風格相近。
歐虞:指唐代書法家歐陽詢和虞世南,他們的書法自成一家。
德不孤:出自《論語》“德不孤,必有鄰”,指有道德的人不會孤單。
慶澤:福澤。
此詩可能創作于李正之丈去世之后,當時社會可能處于一種文化氛圍濃厚的時期,但像李正之丈這樣有才華和品德的人逐漸減少。詩人與李正之丈可能有一定交往,在其離世后,懷著悲痛和敬意寫下此挽詞。
這首挽詞主旨是悼念李正之丈,突出了他在文學和書法上的成就以及高尚品德。其特點是通過對比和引用典故來贊美逝者,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體現了當時文人之間的情誼和對品德才華的推崇。
新年新日并逢丁,獻歲祥光徹夜明。南極敢云私白發,東山何以慰蒼生。云邊萬國趍金闕,海上一星拱玉衡。衰鬢不禁嵩祝意,長懸寶歷際升平。
溪閣重游地,秋光欲盡時。石崖懸瘦影,巖桂媚幽姿。野闊云俱斂,波深鳥獨知。黃家有盆樹,向晚看尤奇。
郡紱驅馳不憚勞,又驚飛絮點歸舠。八方共喜前星耀,千里回看北斗高。闕下省臺通姓字,山中城郭候旌旄。因君不盡東南望,一片鄉心折大刀。
涼葉常先白露零,草逢寒節未敷榮。十分體得春消息,不似西風有信誠。
飛泉五色映花梢,秋色觀前看玉豪。花落空中和月冷,樹當濕處見云消。依依雨氣侵螢火,一一水紋生鶴毛。幾度下簾山影動,臥看紅日到芭蕉。
春雨松楸望眼賒,春城楊柳舞腰斜。四千里地江南客,五百風光陌上車。兒為歸遲稀遣信,仆多慍見苦思家。公馀少慰凄涼意,蓓蕾一枝紅杏花。
落木風高白雁飛,登山臨水送將歸。一時景物黃花帽,十載情懷綠酒杯。庾嶺無塵侵我扇,謝安有月近人衣。梅關明日頻回首,醉墨留香在翠微。
涼月空庭得,清尊此夕同。行觴佳節后,坐客大江東。避暑思袁紹,登樓想庾公。相逢各意氣,君莫嘆飄蓬。
十年意氣苦消磨,方覺今生愛恨多。幾度窮經參古寺,何曾負笈向山阿。林花謝了三春色,江浦回看一釣蓑。慚愧煙蘿人不待,流光無住老維摩。
西窗山茶初作華,屋角枯楊啼早鴉。景物蒼茫歲年暮,自笑經年猶別家。玉梁之山峽江上,金洞瓊峰郁相向。卻憶幽人住澗陰,寄我山中采薇唱。昔者登臨訪紫煙,石幢題字不知年。松杉老大堪圍帶,橋水新生勝榜船。仙人瘞劍青山麓,捫蘿下窺翳修竹。服食爭求五色芝,咽泉誰試千秋菊。于今局促少清閒,夢著只在仙厓間。世事撩人心懆懆,誦君新詩為解顏。相親未厭相疏久,鳥鳴嚶嚶思我友。曠懷寧訝山陽鍜,任達長耽步兵酒。獨愁無力濟時紛,壯志銷沈老一村。自昔艱難仗豪杰,令人長憶李長原。
純銀八寶白如霜,金豆離離出尚方。撒放御階憑拾取,內人男子拜君王。
南山明。北山明。中有長亭號丈亭。沙邊供送迎。東江清。西江清。海上潮來兩岸平。行人分棹行。
吾家宗正隱林丘,渭水頻加海上籌。己信逋仙籠放鶴,無煩綺圣杖扶鳩。烏紗頭上三朝寵,彩服階前四世游。更睹五千騰紫氣,直從函谷跨青牛。
平生疏懶,盡意中山水,眼前放過。一到桂林形勢異,硬把千峰圍我。南郭子綦,枯容憔色,隱幾堪同坐。嵯峨如畫,蒼玉縱橫堆垛。曾記安石當年,從容蠟屐,準擬云間臥。雁蕩環城今日事,臨絕曾無一個。卻羨于湖,靖江作帥,水調聲聲破。東還海道,舊約重尋差可。
女媧鍊馀五色石,藏在端溪成紫霞。天遣六丁神琢硯,夢中一夜筆生花。品題猶是宣和刻,文具今歸陸敏家。未覺曲江居士老,尚能記事墨涂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