蕨菜
春華滿眼倦尋詩,蕨菜才來又賦之。
雷雨動山應偪塞,風云垂地正奔馳。
僧盤何苦分葷素,鼎食那能問瘠肥。
珍重方齋家送似,為加餐飯亦何其。
春華滿眼倦尋詩,蕨菜才來又賦之。
雷雨動山應偪塞,風云垂地正奔馳。
僧盤何苦分葷素,鼎食那能問瘠肥。
珍重方齋家送似,為加餐飯亦何其。
滿眼春天的繁花讓我厭倦了尋找詩句,蕨菜剛一來我又為它寫詩了。雷雨震動山巒,仿佛逼迫擠壓著一切;風云垂落大地,正在急速奔馳。僧人何必把食物分成葷素,那些吃著豐盛美食的人哪會在意食物的肥瘦。鄭重感謝方家齋送來蕨菜,因為它我都多吃了飯,這是多么值得啊。
春華:春天的繁花。
偪塞:逼迫、擠壓。
僧盤:僧人所用的餐盤,這里代指僧人飲食。
鼎食:列鼎而食,形容富貴人家的奢華飲食。
方齋:可能是送蕨菜人的齋名。送似:送來。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可能是詩人在春天看到繁花已覺平常,此時收到蕨菜,激發了創作靈感。當時社會環境或許處于和平日常時期,詩人過著閑適生活,對生活中的小事物有著敏銳感受。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蕨菜的喜愛和對生活小確幸的珍視。其特點是將平凡事物入詩,語言質樸卻有韻味。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獨特的生活情趣和創作視角。
黃金陌,茫茫十里春云白。春云白,迷離滿眼,江南江北。 來時無奈珠簾隔,去時著盡東風力。東風力,留他如夢,送他如客。
雕梁畫棟原無數,不問主人隨意住。紅襟惹盡百花香,翠尾掃開三月雨。 半年別我歸何處?相見如將離恨訴。海棠枝上立多時,飛向小橋西畔去。
寶枕輕風秋夢薄。紅斂雙蛾,顛倒垂金雀。新樣羅衣渾棄卻,猶尋舊日春衫著。 偏是斷腸花不落。人苦傷心,鏡里顏非昨。曾誤當初青女約,只今霜夜思量著。
春流半繞鳳凰臺。十年花月夜,泛金杯。玉簫嗚咽畫船開。清風起,移棹上秦淮。 客夢五更回。清砧迎塞雁,渡江來。景陽宮井斷蒼苔。無人處,秋雨落宮槐。
十里青山遠,潮平路帶沙。數聲啼鳥怨年華。又是凄涼時候,在天涯。 白露收殘月,清風散曉霞。綠楊堤畔問荷花:記得年時沽酒,那人家?(殘月 一作:殘暑)
岸草平沙。吳王故苑,柳裊煙斜。雨后寒輕,風前香軟,春在梨花。 行人一棹天涯。酒醒處,殘陽亂鴉。門外秋千,墻頭紅粉,深院誰家?
清波門外擁輕衣。楊花相送飛。西湖又還春晚,水樹亂鶯啼。 閑院宇,小簾幃。晚初歸。鐘聲已過,篆香才點,月到門時。
鐘山影里看樓臺,江煙晚翠開。六朝舊時明月,清夜滿秦淮。 寂寞處,兩潮回。黯愁懷。汀花雨細,水樹風閑,又是秋來。
賤妾如桃李,君王若歲時。秋風一已勁,搖落不勝悲。 寂寂蒼苔滿,沉沉綠草滋。榮華非此日,指輦競何辭。
涌金門外小瀛洲。寒食更風流。紅船滿湖歌吹,花外有高樓。晴日暖,淡煙浮。恣嬉游。三千粉黛,十二闌干,一片云頭。
天闊云高,溪橫水遠,晚日寒生輕暈。閑階靜、楊花漸少,朱門掩、鶯聲猶嫩。悔匆匆、過卻清明,旋占得余芳,已成幽恨。卻幾日陰沉,連宵慵困,起來韶華都盡。 怨入雙眉閑斗損。乍品得情懷,看承全近。深深態、無非自許;厭厭意、終羞人問。爭知道、夢里蓬萊,待忘了余香,時傳音信。縱留得鶯花,東風不住,也則眼前愁悶。
素蘤多蒙別艷欺,此花端合在瑤池。(端合 一作:真合) 無情有恨何人覺?月曉風清欲墮時。
欲囀聲猶澀,將飛羽未調。高風不借便,何處得遷喬。
御史乘*剛直,廡車攬轡澄清。先聲應播五羊城。一道凜然尊敬。庵外疏花破玉,枝頭佳實調羹。催歸不入秉鈞衡。豈但動公詩興。
為有書來與我期,便從蘭杜惹相思。昨夜蝶衣剛入夢,珍重,東風要到送春時。 三月正當三十日,占得,春光畢竟共春歸。只有成陰并結子,都是,而今但愿著花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