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王教授同寄昌甫器遠無為臨漳 其四
濡須誰筑塢,玉兔王迷離。
兩歲能為守,五言應報詩。
息峰延月夜,稔稻得秋時。
湖海驚零落,無癡了事兒。
濡須誰筑塢,玉兔王迷離。
兩歲能為守,五言應報詩。
息峰延月夜,稔稻得秋時。
湖海驚零落,無癡了事兒。
濡須塢是誰修筑的呢,月亮像玉兔般光影迷離。你能做兩年的太守,應以五言詩來回應。在山峰上迎接月夜,秋天時能收獲成熟的稻谷。江湖間友人紛紛離散令人驚心,沒有癡念才能了卻世間之事。
濡須:水名,古代有名的關隘濡須塢在此。
玉兔:指代月亮。
守:太守,一郡的行政長官。
稔稻:成熟的稻谷。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明,推測是作者與友人王教授、昌甫、器遠等人交流時所作。當時可能社會相對穩定,作者友人或任職太守,作者有感而發寫下此詩。
此詩主旨包含對友人的問候期許和對世事變遷、友人離散的感慨。語言質樸,借景與敘事結合,在當時文學創作中展現出一種自然平實的風格。
坐石滋南風,幽抱和且衎。
志唯在山水,身不關治亂。
終曲遂忘言,舉目送飛翰。
所得皆天真,初不加習翫。
世情多反復,衰榮難預卜。
本是昔時笑,翻成今日哭。
故鄉無舊業,客身同草木。
紛紛輕薄兒,誰能顧幽獨。
雖無祿資身,喜有山在目。
得失何足論,長歌倚修竹。
西方清泰國,元自是吾家。
寶樹千般樂,金池四色花。
同游諸伴侶,一別幾年華。
有意重歸去,途程本不賒。
自為山居人,夢寐亦安佚。
頗謂龜六藏,全勝兔三窟。
性中唯一真,身外無余物。
形謝即示已,誰能問埋骨。
楚芳有幽姿,采采倏盈把。
馨香滿襟袖,欲寄同心者。
道遠不可求,余懷為誰寫。
佩服林下游,自愛逸而野。
客寄無生事,乘閑到水東。
風和禽語樂,日暖土膏融。
田父稱家有,行人自屢空。
殷勤留我飯,憐我不為農。
吾生少壯時,窮力在經教。
一心融萬境,頗亦能致效。
老來更脫略,山水隨所樂。
今成信手棋,勝負不復校。
闔閭城里去,瘦沈是同舟。
不用悲游鹿,唯須問狎鷗。
夕陽空茂苑,殘雪徧長洲。
太守相逢日,言詩定點頭。
野翁有湯婆,愛逾美淑姬。
眡之若彭亨,虛中而無為。
冬日則飲湯,身唯一衲隨。
曾不涴脂粉,簡潔良易資。
終宵暖吾足,貞靜無邪思。
德音之所同,可作偕老期。
誓不中道絕,若彼氓蚩蚩。
作詩以遺婆,婆聽當勿疑。
屏居泉石間,所樂在閑縱。
山田與山果,皆吾手自種。
禾穗已垂穎,栗包初拆縫。
一飽既可期,肯復作詩用。
東家屋樹與云齊,夜夜有烏來上棲。
明月照樹棲烏啼,愁殺窗中戰士妻。
官家遣夫戍遼西,三年不歸守空閨。
烏啼不止婦增泣,淚痕如雨衣裳濕。
村西大樹高入云,樹根作屋祠為神。
村農四時常祭賽,但愿長幼無災屯。
更乞風雨皆調適,官不追呼無盜賊。
六畜蕃滋百谷成,報神之賜何終極。
問農當年未生樹,此樹之神何所附。
它時此樹朽而仆,樹神又向何方去。
農笑吾言吾笑農,濁涇清渭終難同。
小人必樹黨,勢利相因依。勢成乃翕合,勢去還暌離。
君子貴獨立,中心存不欺。榮華羞附麗,衰謝罔棄遺。
君子與小人,于此常見之。君子誠可宗,小人足堪嗤。
君不見媚春野卉億萬數,花欄映發如有期。一朝霜風肆凌厲,傍睨不復相扶持。
澗底喬松過百尺,干霄直上無附枝。黛色不為時所變,澹然自有歲寒姿。
結交真仙徒,翛然凌太清。
體與虛無合,心同日月明。
逍遙龍鳳駕,縹緲云霓旌。
豈知區中人,狗茍復蠅營。
四體本虛空,萬物猶土苴。
以此存內照,頗覺非外假。
存亡楚人弓,得失塞翁馬。
但使吾道存,正欲知者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