雩祀樂章:雍和
紺筵分彩,寶圖吐絢。
風管晨凝,云歌曉囀。
肅事蘭羞,虔申桂奠。
百谷斯登,萬箱攸薦。
紺筵分彩,寶圖吐絢。
風管晨凝,云歌曉囀。
肅事蘭羞,虔申桂奠。
百谷斯登,萬箱攸薦。
青紫色的祭席色彩斑斕,珍貴的圖籍閃耀光彩。清晨管樂聲凝,云端歌聲婉轉。恭敬地獻上蘭花香饌,虔誠地呈上桂酒祭奠。百谷豐收,眾多糧箱用于獻祭。
紺筵:青紫色的祭席。紺,深青透紅之色。
寶圖:珍貴的圖籍,這里可能指祭祀相關的圖冊等。
風管:管樂器。
云歌:歌聲如在云端,形容歌聲美妙。
蘭羞:蘭花香饌,指精美的祭品。
桂奠:用桂酒祭奠。
斯:語助詞。
攸:所。
雩祀是古代求雨的祭祀活動。這首詩創作于古代舉行雩祀儀式時,當時農業生產依賴自然降水,人們通過祭祀祈求神靈降雨,保佑百谷豐收。在莊重的祭祀儀式上,會有相應的樂章來表達對神靈的敬意和愿望。
這首詩主旨是祈求百谷豐收,其突出特點是語言莊重華麗,很好地營造出祭祀氛圍。它是研究古代祭祀文化和音樂文化的重要資料,在古代祭祀文學中具有一定地位。
雪繞鴛湖景絕塵,王恭鶴氅倍風神。此時為子遙相憶,欲作山陰訪戴人。
松竹隱君子,別來安穩不。音書遲寄雁,風雨又驚秋。金井葉黃落,青燈人白頭。客懷難著語,誰共賦牢愁。烏免不停軌,蒹葭鬢已蒼。囊空攜古錦,賦未奏長楊。林下松風曲,爐邊柏子香。朝昏作禪供,榮辱已俱忘。
黍谷山中客,青書已悟真。云霞低作戶,花竹結為鄰。巢父何孤邈,堯年亦隱淪。所期采藥去,天地不知春。
王事馳驅羨獨賢,屢逢盤錯不辭堅。齊中城跡樊侯再,許下田功都尉先。閭里共瞻新邑宰,簪裾原是舊家傳。異時人比河陽縣,只說栽桃自記年。
五老峰南鹿洞前,和風滿袂暮春天。道隨日用無他慕,何獨當年點也賢。
千里關河歸故邑,兩年風景憶虛庵。郢中白雪知誰和,爨下清琴想自諳。君擁霜臺名未已,我傷風木意難堪。近來幾欲裁書寄,春雁其如不向南。
冰壺舊映藍溪玉,璧乘曾依白帝城。明日武林山下路,過橋唯有杜鵑聲。
渝川咫尺如千里,千里猶堪雞黍期。旋滴銀槽將進酒,細傾金屈倒垂卮。閑為洛下諸生詠,突過黃初數子詩。阿吉想能騎竹馬,鳳雛低映碧梧枝。
桂子飄香,孰與芬芳。月華照胡氏蕓窗。精神魏晉,韻味齊梁。論宮中體,詩中道,史中殤。學通今古,名高中外,納百川無欲則剛。推究義理,考據辭章。攬浙江風,珠江月,入漓江。
人生七十已為稀,況母年登九十期。孝養正當娛暮景,恩封何幸際明時。錦鱗斫鲙供調膳,綠蟻浮香介壽卮。有子詞林歸未得,南山遙祝系遐思。
仙舟望不到玄都,近信虛傳過太湖。如此江山空舊約,可勝風雨有長途。燈前白發棋聲在,地上碧桃花事無。春已闌珊人尚遠,幽禽何苦喚提壺。
送子登程去,光陰正暮冬。雪消官道暖,云護野山重。公館晝常靜,河陽花更濃。莫嗟鸞鳳翼,枳棘暫棲蹤。
殘元正朔擁邊城,上將貔貅萬里征。白石奇功成背水,蒼山險道襲陰平。世家結局金蟬寺,異姓封王白馬盟。莫嘆付藍功狗死,開滇三杰是人英。
滄江一棹駕長風,水底魚龍亦避驄。他日埋輪兼破柱,始知江海有孤忠。
籬菊開時寒有信,幽香還釀客懷清。折歸忍負金蕉葉,欲伴騷人賦落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