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間
烏麥相看種,黃秈已皆熟。
坳塘無賸水,古徑墮枯木。
貧多收刈遲,勤有翻耕速。
整履步大田,扶藜問幽谷。
烏麥相看種,黃秈已皆熟。
坳塘無賸水,古徑墮枯木。
貧多收刈遲,勤有翻耕速。
整履步大田,扶藜問幽谷。
烏麥正相互挨著被種下,黃秈都已經成熟了。山坳的池塘里沒有多余的水,古老的小路上有枯木掉落。窮人大多收割得晚,勤勞的人翻耕速度快。我整理好鞋子走到大田,拄著藜杖向幽谷探問。
烏麥:一種麥子。
黃秈:一種水稻。
坳塘:山坳中的池塘。賸:同‘?!?。
收刈:收割。
藜:一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可為杖。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是詩人在鄉村游歷,看到鄉村田間的景象和農民的勞作場景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鄉村農事景象,突出貧與勤的不同狀態。其特點是樸實自然,真實反映鄉村生活,在展現田園題材方面有一定價值。
城西路平夷,五更近水南。旭日明高岡,瑞煙鎖叢杉。時和歲豐稔,歸人多醉酣。仙臺玉簫聲,對景思鸞驂。
半壁晴湖半壁山,勝棋樓下水灣環。莫愁留得無愁地,到此愁人也破顏。
雷風火澤水,獨艮不言山。朔易指方位,萬形消息間。
家釀瓶之罄,來沽小市前。君謀花下醉,我解杖頭錢。不惜杯三百,何妨斗十千。杏林春正好,共酌酒旗邊。
月明星自稀,日出月亦微。既有少正卯,豈無孔仲尼。
江南憶,風景奈何春。鵝子蘸絲黃淡淡,鴨頭染水綠潾潾。簾外杏花村。江南憶,秋氣倍關人。楚塞鴻歸山近遠,吳江楓落雨繽紛。誰道不銷魂。江南事,才說便沾巾。兒女能為三閣曲,鶯花猶作六朝春。小庾賦難陳。江南客,莫惜酒沾唇。畫里圣檀分暈色,風前人柳斗腰身。心力事朝云。
楊柳春風盡日妍,半生心跡入吟篇。依依暮景同相慰,白首論交再十年。
天德本自崇,為人自卑之。倚樓會先后,便是死生機。亭子悠然好,況當崇德前。悠然真境得,何必見南山。寶瓶應北斗,北斗不酌酒。若酌入瓶中,可以獻萬壽。河泗爭流處,水流心不流。自流他自止,吾與止流休。
日日雙眉斗畫長,行云飛絮共輕狂。不將心嫁冶游郎。濺酒滴殘歌扇字,弄花熏得舞衣香。一春彈淚說凄涼。
圣皇思敬承,祖考垂訓澤。四方仰純孝,萬世成大業。春宵啟燕游,玉燭覃恩澤。不忘無逸戒,艱難興王業。
何處覓幽香,展卷幽香盈幅。記得紅羅亭外,有人吹橫竹。飛飛寒雀啅疏枝,爭向畫檐撲。留取月明花底,看翠禽同宿。
寒山半夜鐘,寥寥雁聲過。不知秋已深,高僧白頭坐。河口孤舟月,松間一塔燈。木魚何處起,應禮少林僧。
剡水迂回徹底清,濫觴從此一泓澄。曉來蠟屐沖寒上,踏碎山頭十里冰。
層巖細雨嵐光散,空洞微風草木幽。滄海浪痕生紫蘚,青山蜃氣結朱樓。千年陵谷何多改,此日登臨且共酬。黃鶴不知芳樹晚,雙雙猶傍舊磯頭。
隔江遙望小蓬萊,滿眼風光入壽杯。涌起濤江為玉酒,瀉開東海作金罍。山龍恰為供香獸,橋鯉真堪截錦腮。雁字滿天霞正赤,染成詩軸勝于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