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韋蘇州詩呈申之兼示八姪直之
結發游上國,煌煌開吳京。
州檄易湖海,所至塵慮嬰。
焉知二十載,潦倒還重經。
親黨勞行役,朋來展交情。
登臨共翔集,離闊獨怔營。
暑氣曉猶斂,堤水散新萍。
得理景無違,安時事逾輕。
結發游上國,煌煌開吳京。
州檄易湖海,所至塵慮嬰。
焉知二十載,潦倒還重經。
親黨勞行役,朋來展交情。
登臨共翔集,離闊獨怔營。
暑氣曉猶斂,堤水散新萍。
得理景無違,安時事逾輕。
年少時我出游京城,京城繁華輝煌。后因州府檄文輾轉湖海,所到之處都被世俗憂慮困擾。怎知二十年后,潦倒之中又重新經過此地。親戚們為我的奔波而操勞,朋友們來相聚展現情誼。一起登山臨水如飛鳥聚集,分別時我獨自彷徨不安。清晨暑氣還在收斂,堤邊水中漂著新長的浮萍。領悟道理則與美景不相違,安于現狀則世事更顯輕松。
結發:指年少時。
上國:京城。
煌煌:輝煌盛大的樣子。
州檄:州府的公文。
塵慮:世俗的憂慮。
嬰:纏繞。
潦倒:失意。
親黨:親戚。
行役:因公務或私事而奔波。
翔集:像鳥一樣聚集。
離闊:分別。
怔營:彷徨不安。
斂:收斂。
萍:浮萍。
得理:領悟道理。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推測詩人早年懷抱理想出游京城,后因州府公文輾轉各地,歷經二十載失意潦倒,重新經過舊地,與親友相聚時寫下此詩,反映了其當時復雜的心境和人生感慨。
這首詩主旨在于抒發人生感慨,展現了詩人從年少到中年的人生起伏。其特點是情感真摯,借景抒情與敘事相結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并非經典名篇,但反映了當時文人的生活境遇和情感世界。
南園桃李近方栽,澆水未乾花已開。山果野蔬隨分有,交游不厭但頻來。
崖倚波濤頂接空,黃鶯游處樹成叢。莫言山上人希住,多少樓臺煙雨中。
造物非貧我,欲我閒且安。貧居自有樂,此樂非人間。蕭然一茅宇,十年臥空山。山深無客來,獨與云往還。芰荷制冬衣,藜藿供朝餐。登山玩崔嵬,臨流聽潺湲。為無貪著念,隨地可盤桓。但得閒中樂,豈以貧為艱。愈貧愈無事,無事心愈閒。雖居人世中,恰似出塵寰。
南塘旅舍秋淺清,夜深綠蘋風不生。蓮花受露重如睡,斜月起動鴛鴦聲。
帝饗于郊,荷天之休。五福敷錫,皇明燭幽。云行雨施,仁翔德游。圣人多男,歌頌九州。
讓國由衷義亦乖,不知天命匹夫才。將除暴虐誠能阻,何異崎嶇助紂來。
芳訊沉沉,落梅簾戶東風消。匼波瀲滟蘸初陽,湖上人家曉。葉底鳴禽變了,惹相思、吟堂夢草。白頭昆弟,兩地青燈,一般愁抱。喬木荒涼,故家風味今休道。文章何定換浮名,乞米難裁稿。花雨紛紛倦掃,佩香零、傷春共老。楚天望極,雁外兵塵,闌干紅照。
覓句逋仙琢肺肝,聲名千古冠吟壇。一詩香盡西湖水,白雪陽春和者難。
孤篷夜傍低叢宿,蕭蕭雨聲悲切。一岸霜痕,半江煙色,愁到沙頭枯葉。澹云沒滅。黯西風吹老,滿汀新雪。天豈無情,離騷點點送歸客。歸去來兮怎得,盡鷺翹鷗倚,乍寒時節。秋晚山川,夕陽浦溆,贏得別腸千結。濤翻浪疊。那得似西來,一筇橫絕。搔首江南,雁銜千里月。
學道未為晚,新持胎息經。凝心存日景,行氣攝神庭。情在妨飛舉,身微混醉醒。對君終不愧,勿復患頹齡。
有道難行不如醉,有口難言不如睡。先生醉臥此石間,萬古無人知此意。
風雨飄蕭至,煙霏日夕深。二儀莽回合,萬象盡陰森。龍蟄慚高隱,鶴鳴懷好音。何由得聯席,重話百年心。
疊嶺危梯掛碧天,支筇遙踏亂云前。芙蓉萬朵煙中出,檜柏千林洞口懸。采藥壇空猶晉代,讀書臺古自梁年。移家我亦尋仙客,試伴群羊絕頂眠。
過門人指朝郎宅,入室渾如野老家。
露冷廣寒夜,喚醒玉真愁。銀橋憶得飛度,曾侍上皇游。一曲霓裳按罷,兩袖天香歸后,人去已千秋。笑倚金粟樹,斜插玉搔頭。憶錢塘,今夜月,也如鉤。題詩欲寄紅葉,又怕水西流。誰把琵琶彈恨,愁絕多情司馬,不是在江州。醉飲玉山里,有霧繞飛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