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柳歌送李員外承恩往揚州覲省
君不見官渡河兩岸,
三月楊柳枝。
千條萬條色,
君不見官渡河兩岸,
三月楊柳枝。
千條萬條色,
你沒看見官渡河兩岸,三月里的楊柳枝。千條萬條,一片翠綠之色。
官渡河:具體所指待考,應是當時一處河流。
覲省:指探望父母。
此詩創作背景可能是詩人在官渡河岸邊為前往揚州探望父母的李員外送行。當時社會或許處于相對和平的時期,人們之間的交往和離別較為常見。詩人在送別友人時,觸景生情,寫下此詩。
這首詩以官渡河兩岸的楊柳起筆,為送別友人做鋪墊。雖僅三句,但已營造出離別的氛圍,體現了詩人送別友人時的情感。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當時送別詩的一種創作風格。
萬釘簇錦若垂紳,圍住東風穩稱身。聞道沈腰易寬減,何妨留與系青春。
共君白社揮毫日。未計衰殘同作客。玉關萬里壯神皋,也為詩人開霽色。人生快意當前決。那有東西南與北。蜀州今日在蘭州,落筆便須參甫白。
誰把高崖手劈開,鉅靈還到此中來。青冥風露銀河近,白日雷霆碣石摧。潭上龍漦溥絳雪,廟前馬跡過蒼苔。猶勝漢使經年別,載得河邊片石回。
日觀峰高高插天,天門雙辟俯蒼煙。無人共拾金光草,拄杖行吟望斗邊。
喧喧一舸穿虹底,滔滔來駕東流水。已白少年頭,還從年少游。峰巒勞顧盼,江上秋云捲。汀翠染鄉情,潮平心未平。
仙霞嶺與落霞齊,乘興吟游日未西。簾影到池元是水,縠紋浮雨卻成溪。煙青院竹鸞窺客,日暖宮芹燕拾泥。莫道廣文官況冷,窗前生意草萋萋。
陶翁固貧士,異患猶不干。公田足種秫,亦且居一官。我無半畝宅,三旬才九餐。況多身外憂,有甚饑與寒。委懷窮櫩下,何以開此顏。清風颯然至,高歌吾掩關。
白蓮自處無塵境,不惜香風隔岸聞。絕是冰紋珍簟下,水仙潛著水沈薰。
我留君勿思,君歸我當憶。十年膠在漆,一旦各異域。吳江激微波,震澤起暝色。鹍鵬隔天地,雁鶩雜南北。念我平生友,愴恨摧胸臆。獨看燕山云,歲暮日初昃。永言長風翔,情寄南風翼。
初秋嘗過此,冬半復重來。景物經時別,年光轉眼催。閒庭聊駐馬,勝地且銜杯。觀閣煙霄接,檐楹斗柄回。瓊枝晴帶雪,井干晝聞雷。鶴化多年去,龍游幾日回。橋山神御路,玄圃帝城隈。翠柏寒逾勁,清泉凍復開。卿云占象闕,陽管候葭灰。煖色輿臺喜,明禋薄劣陪。褰幨舒遠望,青嶂晚崔嵬。
一夢鏞州一恍然,天邊龍劍各風煙。林逋放鶴貪耕釣,徐孺冥鴻望偓佺。瑞應金溪芝似錦,香來玉洞酒如泉。瑤階蘭桂森森發,用里先生達漢前。
靜對蒼山閱歲華,人間何地著生涯。翻書忽到無言處,陋巷春風自一家。
繁華一去不由人,瘦影殘香畫未真。玉笛何須吹怨曲,飄零元不為傷春。
北上函香去,西南致禮勤。蜀山千丈雪,秦嶺萬重云。驛騎鳴金勒,宮袍粲錦文。白頭抱關吏,自羨識終軍。
中都萬世帝王基,鳳舞龍蟠山水奇。留守將軍奉綸綍,謳歌父老望旌旗。閟宮松柏青春好,禮社枌榆白晝遲。聞說九重懷舊德,卷阿還待召公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