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觀 其二
暮鼓朝鐘外,鼻端消息真。
靈山高溪南,而有彼上人。
祝發豈滅性,趺坐宜忘身。
咄哉露地牛,染凈俱一塵。
當年少林立,話頭猶許新。
北風吹雨花,繽紛皓如銀。
我來試標榜,此境何了因。
無相亦無證,顰伸氣方勻。
暮鼓朝鐘外,鼻端消息真。
靈山高溪南,而有彼上人。
祝發豈滅性,趺坐宜忘身。
咄哉露地牛,染凈俱一塵。
當年少林立,話頭猶許新。
北風吹雨花,繽紛皓如銀。
我來試標榜,此境何了因。
無相亦無證,顰伸氣方勻。
在暮鼓和朝鐘之外,從鼻端能領悟到真正的消息。靈秀山在高溪的南邊,那里有那樣的高僧。剃發出家并非是泯滅本性,盤腿靜坐正適合忘卻自身。可嘆啊那露地的牛,無論染污或清凈都如同塵埃。當年達摩祖師面壁少林,提出的話頭至今仍覺新鮮。北風吹動雨花,紛紛揚揚潔白如銀。我來此嘗試宣揚,這境界哪有什么究竟的原因。沒有相狀也無需印證,皺眉和伸展時氣息才均勻。
暮鼓朝鐘:寺廟中早晚報時的鐘鼓聲,也指時光的流逝。
鼻端消息:指從細微處領悟到的真諦。
靈山:佛教圣地,這里可能指當地的一座山。
上人:對僧人的尊稱。
祝發:剃發,指出家。
趺坐:盤腿而坐,是僧人修行的姿勢。
露地牛:比喻心性自由、不受束縛的人。
染凈:佛教術語,染指煩惱,凈指清凈。
少林立:指達摩祖師在少林寺面壁九年的典故。
話頭:禪宗用來啟發參禪者的語句。
標榜:宣揚、稱揚。
了因:究竟的原因。
無相無證:佛教概念,無相指不執著于事物的相狀,無證指無需外在的印證。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來看,詩人可能是在游覽一座寺廟或佛教圣地時有感而發。當時佛教在社會上有一定的影響力,詩人或許受到佛教思想的熏陶,對佛教修行和禪理有深入的思考,從而創作了這首詩來表達自己的感悟。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對佛教修行境界的探索和領悟。其突出特點是將禪理與自然景象、僧人修行相結合,以詩說理。在文學史上,它體現了當時詩歌創作中融合佛教思想的一種趨勢,為研究佛教文化與文學的交融提供了一定的資料。
好山青擁縣,咫尺野人居。佐政紆才杰,承流畏簡書。仙鳧飛向日,瑞鶴遠隨車。家自簪纓盛,心猶玉雪如。豐姿瞻豈弟,馬跡歷崎嶇。光接郎官宿,聲傳禁直臚。茅茨馴燕雀,山澤老樵漁。傾蓋論交晚,維舟上國初。廣輸河潤遠,沾溉晉波馀。對酒春生坐,調琴月滿除。云開龍影動,江闊雁行疏。別后能相憶,裁書為起予。
蠅遣狐藏,看個個、龍游虎蟠。吮瓊液、仙桃欠嫩,金醴嫌酸。不靠飛塵馳駿馬,無煩镕蠟薦春盤。有云車、攜致昨田中,今席間。并刀剖,成半圓。葛巾覆,垂四邊。儼升平氣象,座上多歡。璣琲朝來盈輦道,碧城宵去倚闌干。乍殘山、剩水念青門,徒愴然。
門外涂泥一尺深,高車誰復更幽尋。不因雨后看亭柏,安得山僧數見臨。
舊病新添又幾分,除非抵死了癡根,三生石上證前因。那得稍閑拋淚眼,好難翻改愛花身。最應悔恨是情真。
自入中書不計年,只將方寸作良田。桑榆物外都無累,桃李人家剩有緣。放意不妨娛綠野,勒功何必向燕然。姓名元在丹臺上,千歲徜徉小洞天。
平湖新雨岫云輕,猶似江南載酒行。石徑登臨因步緩,鐵欄憑望感魂驚。河山秀麗三江匯,邦國艱難一柱擎。愿乞世尊施法力,移來龍塞壯神京。
上丹田,玄空路。玉鎖金關,八卦珠簾庫。左有青龍,右有白虎。碧眼胡僧,便是三清土?;⒎?,龍伏虎。戰退三尸,贏得河車路。意馬心猿弄拴住。運上昆侖,透入泥丸去。
阿婆吹火燄光寒,老叟嘗醯氣味酸。后代兒孫寧識此,高燒銀燭照杯盤。小甕吮醯酸透骨,寒缸吹焰火燒眉。何時翁媼花燈下,珠翠成行捧玉卮。
泰山發秋潦,東魯數州沒。及茲黃河交,南徐更湯割。我乘歸船來,引纜行木末。高原尚為沈,低土焉得遏。夜來泊溪岸,寒螀啼冷月。鴻雁無寧宅,蛟蜃有深窟。秋成一月浸,百草俱爛物??椭幸暣艘?,憂事貫華發。茫茫下雙洪,寥落寸心掇。
獨醉仙居獨醉亭,只緣耽味洗心經。可能卻使談天口,唯誦金人背上銘。
華纓孔帽諸番隊,前導伶官戲竹高。白傘葳蕤避馳道,帝師輦下進葡萄。
城頭星斗燦如棋,孤劍能同楚客悲。蟋蟀夜吟明月下,樓臺高映廩秋時。淹留漢署馮唐老,霖雨商巖傅說遲。觸目云霄猶萬里,西風落木坐愁思。
鷦鷯偃鼠總蘧蘧,歸休無用天下為。古人冷淡今人笑,豆羹簞食見須眉。
君為北客向南征,我是南人暫北行。陽鳥欲辭春燕至,那能不起故園情。
夜闌知有慶,聽到五更秋。曙氣頒新爽,時霖蕩宿愁。雁聲驚落葉,人語鬧平疇。共醉天波渺,群巫莫妄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