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魏仲先處士詩有感偶成二首 其一
顧影自婆娑,食貧如我何。
不嫌知己少,常畏識人多。
過澗耿獨立,看山行自歌。
衡茅濕余雪,風葉亂煙波。
顧影自婆娑,食貧如我何。
不嫌知己少,常畏識人多。
過澗耿獨立,看山行自歌。
衡茅濕余雪,風葉亂煙波。
看著自己的影子獨自徘徊,忍受著貧困又能怎樣呢。不嫌棄知己太少,常常害怕認識的人太多。走過山澗獨自堅定地站立,看著山巒邊走邊唱歌。簡陋的茅屋上還殘留著未化的雪,風吹動樹葉,在煙波中凌亂。
顧影:看著自己的影子,形容孤獨。
婆娑:形容盤旋舞動的樣子,這里指徘徊。
食貧:忍受貧困。
耿:堅定、剛直。
衡茅:衡門茅屋,指簡陋的居所。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處于貧困的生活狀態,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詩人堅守自我,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創作此詩以表達自己的心境。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安貧樂道、堅守自我的精神。其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意境清冷。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獨特的人格魅力和創作風格。
聞住金山最上方,
江云飄檻海風涼。
何時乞得東南守,
重拂塵衣入道場。
籌策南方定,中原尚可為。
出師再陳表,涕泣已長辭。
心期何必話牢騷,解組安仁已二毛。
盡有桑麻談故舊,勝他資格殢郎曹。
郊原宿草朋儕盡,冠蓋斜陽仕宦勞。
怪道泉明賦歸去,東皋載酒樂陶陶。
霜前木葉下亭皋,失策登臨不憚勞。
冊府天開群玉積,節樓山擁九霞高。
秋聲南入三江棹,海色東來萬里濤。
一望昆丘頻極目,莫疑仙客出盧敖。
白露凝霜催短景,
黃花泛酒續良游。
山橫翠黛云開處,
雁帶斜陽天盡頭。
百歲功名成畫餅,
幾人姓字覆金甌。
題糕且盡生前樂,
灑淚何勞身后憂。
誰能燮理順陰陽,
偶為登高一感傷。
多稼盈疇憐就槁,
三農終歲嘆徒忙。
且呼綠醑互酬酢,
聊挽春和歸肺腸。
老得茲游良亦幸,
浮生豐約底須量。
浮云漠漠擁遙岑,
不解為霖空自陰。
人事忽看今日改,
菊花還作去年簪。
廟堂誰是憂民者,
畎畝空懷愛國心。
萬斛閑愁何處遣,
盈尊春酒不辭斟。
雨濕苔深,風飄絮弱,芳情句起多少。色相先空,根芽易斷,暗逐游絲低裊。化作巫云去,只涼夜,明蟾相照。鍇疑荷鍤,人來青山,一醉同倒。
猶記當年玉貌。怎燕支褪盡,愁共春杳。緣了三生,妝銷半面,還向雕欄憑吊。環佩歸何處,歌楚些、料難招到。幻影模黏,懊儂描上圖槁。
斜日平山寒已薄。雪過松梢,猶有殘英落。晚色際天天似幕。一尊先與東風約。
邀得紅梅同宴樂。酒面融春,春滿纖纖萼。客意為伊渾忘卻。歸船且傍花陰泊。
路入仙源世已迷,洞門霞繞碧天低。劉郎不解春將老,只為思歸日夜啼。
侍宴歸來簇絳云,夜深冷露透猩裙。阿環喚醒紗櫥夢,間拂菱花照宿醺。
霜染平江翠欲飛,波心夜半度靈妃。可憐一掬蒼梧淚,拭遍當年舊制衣。
姑射仙人跨翠鸞,風前環佩響珊珊。玉簫吹徹江南意,孤夢回時月正寒。
宦海漂流四十年,老來默默守吾玄。
艱危頗得文章力,嫁娶各隨兒女緣。
白飯充腸聊當肉,好書到手不論錢。
閒心懶作邯鄲夢,樂取西窗一枕眠。
秋孛鹿,損萬斛,東畦種禾西畦菽。禾頭生耳菽生蠋,城中穰草千錢束。
孛鹿謠,哀嗷嗷。昨日湖水平南壕,鵝鴨集廬魚升橋。出無航,居無茅,荒荒饑色近在郊。四鄉那不愁漂搖,鄰災況聞江有蛟。
達者貴量力,至人尚知幾。
京房洞幽贊,神奧咸發揮。
如何嫉元惡,不悟禍所歸。
謀物闇謀己,誰言爾精微。
新開靈窟起何年,舊號青城小洞天。千古山川留勝跡,一時名字證真緣。丹臺曉落綿江月,石室春浮寶樹煙。自是君家稱相館,三巴別業似平泉。
城傍林壑遠囂塵,卜筑當年隱上真。玉幾金床三島勝,琪花瑤草四時新。袛疑平地探靈境,不識前身是主人。亦有洞名爭未得,可憐天隔錦江春。
虛庭如水爐煙裊,月飏湘簾。露濕春衫。小立苔階翠袖寒。
花魂蝶夢牽愁思,盡屬眉尖。欲展偏難。最是黃昏獨倚闌。
蓬頭冰齒獨徘徊,
五百年前人姓雷。
為問羅川何處好,
笑言京洛總看來。
重簾怕卷,乍樓頭寒壓,沉吟別意。真個今番分手也,雨雨風風難避。衰柳無情,落花惹恨,況又關同氣。叮嚀保重,不須雙袖凝淚。
任它佇月樓虛,評花院冷,莫把離愁系。薄命自知非獨我,今古傷心一例。斷梗飄蓬,浮萍敗葉,悟徹今生味。分飛千里,只期魚雁勤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