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鄭浮梁韻簡圜師二首 其二
古寺規模壯,空山歲月深。
春排千樹綠,云墮一溪陰。
地僻人稀到,官閑我得尋。
歸來詫清賞,未覺負初心。
古寺規模壯,空山歲月深。
春排千樹綠,云墮一溪陰。
地僻人稀到,官閑我得尋。
歸來詫清賞,未覺負初心。
古老的寺廟規模宏大壯觀,空曠的山間歲月悠長。春天催發千樹變綠,云朵投下滿溪的陰影。此地偏僻很少有人來到,我為官清閑得以尋訪。歸來后向人夸耀這清幽的賞游,不覺得辜負了最初的心意。
簡:書信,這里作動詞,意為寄信。圜師:僧人。
排:催發、促使。
墮:投下。
詫:夸耀。
初心:最初的心意。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從詩中“官閑我得尋”推測,詩人當時為官較為清閑,有時間尋訪古寺,在游覽中獲得了心靈的滿足,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古寺清幽之景的欣賞與喜愛。其特點是寫景生動,對仗工整,營造出寧靜悠遠的意境。在文學上展現了詩人對自然之美的捕捉和表達能力。
不愿為奴爭奮起,何須伏闕請長纓。
松花江畔遼陽路,氣壯山河決死生。
萬頃波濤發吼聲,中華兒女盡神兵。
白山黑水旌旗遍,能使倭酋夕數驚。
憶為梅花醉不醒。
斷橋流水去無聲。
鷺翹沙嘴亦多情。
疏影臥波波不動,
暗香浮月月微明。
高樓羌管未須橫。
濃春煙景盡銷沈,
槐夏風光歸思深。
最不可人花里菊,
十分秋意似儂心。
奸雄橫槊亦風流,遷客曾來作勝游。
故壘西邊余赤壁,大江東去繞黃州。
昔年戰斗悲龍虎,清夜徘徊看斗牛。
斷岸荒祠俱是夢,一樽莫負畫船秋。
五老好奇不肯住,奔溢余波向東去。
下為千尺龍盤渦,上施百障鐵圍柱。
巨獸撐岈溪谷間,如戰昆陽風雨遇。
浸玉寒澄萬古秋,朗月碧潭風靜處。
其他大石散林莽,似掌如茵眠坐具。
蘚繡云痕錦不如,高下宜人誰所置。
隨步蒼巖翠壁幽,一曲一轉皆新異。
可惜豪家盛作園,無因把臂過茲地。
我宿僧堂月上初,夜寂千雷聲震厲。
屋瓦俱搖地若浮,海水能飛夢猶悸。
起行月石影崢嶸,傀儡峰頭暗相覷。
人生此際復何為,笑哭有聲走形勢。
玉門鐵壁入者誰,桃源猶帶田村氣。
神理冥冥在,凄風斷竹林。泣誰明璞玉,教獨費籯金。
秦市舂休杵,雍門響絕琴。生前徒識汝,酹酒意難禁。
病豈休文似,召胡李賀同。身名遺草在,世事落花空。
棋墅明涼月,玄亭響夜蟲。攫金曾不理,意氣古人中。
一家滿載扁舟里,兩槳春風去似飛。漸識路人鄉樹出,世間樂事莫如歸。
十年長客帝王都,五畝田園半欲蕪。乞得此身猶未老,自搖小艇釣平湖。
晚寒晻靄失樓臺,
弦管聲收野意回。
柳下系舟覓閑伴,
更無一個白鷗來。
自我來天津,一日課一詩。
出門泥沒踝,峴屼窺天倪。
登高夜氣靜,得此晨風吹。
日光附大地,萬象皆離披。
拓境無留影,一隙天所悲。
悚身伺其間,寸寸還自持。
百年太散漫,魂魄遂從之。
卓哉范長公,黯澹天人姿。
談詩有馀地,割取晴空絲。
及門盡賢達,李子尤恢奇。
深談破蒙翳,真氣相因依。
悠悠人間世,擾擾長安兒。
道德偶中人,耳徇心為疲。
何哉寂寞中,獲此真支離。
衙鼓奏惠風,晨色豁幽室。
清露滴階莓,庭樹滋以茁。
歡言就花徑,意翻有所失。
曰余紲寸組,何乃游于逸。
超興道不存,懷安物已疾。
惠以積誠流,事由精氣畢。
訟帖有余甘,所樂非縹帙。
了焉撫念始,持之在專一。
翀峰龜嶺與龍嶼,
三處山川實壯哉。
相去之間不百里,
七年三度狀元來。
庭院沉沉春幾許。回影東墻,聽得花間語。愿作游絲空里住,隨人更落香風處。
芳徑苔侵么鳳履。沒個安排,冉冉行云去。轉過薔薇驚翠羽,相思只在旃檀樹。
宛轉雙溪路,蘢蔥芋粟紛。
深坑巢亂石,遠樹泊輕云。
屋盡穿巖構,泉多截竹分。
嘯猿聲不斷,每向靜中聞。
中興諸將應星辰,勛業元堪繪老臣。
一以青宮歸窈窕,遂令黃閣罷麒麟。
茅分嶺外關河定,米聚楹前洞壑真。
不為輕身餐薏苡,何能矍鑠任風塵。
黯黯初春雨,迢迢薄暮天。
客行臨斷岸,招手隔江船。
曠野渺無際,孤村近有煙。
欲投高士宅,須更過前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