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神道中
滄江掩映榿樹林,寶塔崷崒孤云岑。
田家春時相勞苦,結社分朋宴簫鼓。
道邊兒女齊唱詞,釵梁復掛一鉤絲。
相攜卻踏溪橋路,薺麥連云住何處。
滄江掩映榿樹林,寶塔崷崒孤云岑。
田家春時相勞苦,結社分朋宴簫鼓。
道邊兒女齊唱詞,釵梁復掛一鉤絲。
相攜卻踏溪橋路,薺麥連云住何處。
碧綠的江水掩映著榿樹林,寶塔高聳在孤云繚繞的山峰。農家人在春天互相慰勞,結社分組,伴著簫鼓擺宴。路邊的孩子們一起唱著歌謠,發釵上還掛著一根絲線。他們相互拉著手踏上溪橋路,那連天的薺麥處,他們的家在哪里呢?
滄江:指碧綠的江水。
榿(qī)樹:一種落葉喬木。
崷崒(qiú zú):高聳的樣子。
岑:小而高的山。
勞苦:慰勞。
結社分朋:結成社團,分成小組。
釵梁:發釵。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考證。推測詩人在游歷青神道中時,看到鄉村春天的景象和百姓的活動,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社會可能處于相對和平時期,鄉村生活有序開展。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鄉村春景和百姓生活。其特點是畫面感強,生動展現鄉村風貌。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是經典名作,但為研究當時鄉村生活提供了生動素材。
憶昔南冠日,厓山恨未忘?;瓿敛袷性?,淚盡薊門霜。白雁銜江草,黃龍逐海航。中原冠劍在,歌舞待巫陽。
世情轉秋春,颯颯變顏色。江河若可恃,桑田走魚翼。固以千秋心,陰陽不可賊。守陬瞢對應,一蟋驕此夕。
遙望白云出海灣,變成萬狀須臾間。忽散鳥飛趁不及,唯只清風隨往還。生復滅兮滅復生,將欲凝兮旋已征;因悟悠悠寄寰宇,何須擾擾徇功名。滅復生兮生復滅,左之盈兮右之缺;從來舉事皆爾為,何不含情自怡悅。殊方節物異長安,盛夏云光也自寒。遠戍只將煙正起,橫峰更似雪猶殘。白云片片映青山,白云不盡青山盡。展轉霏微度碧空,碧空不見浮云近。漸覺云低駐馬看,聯綿縹渺拂征鞍。一不一兮幾紛紛,散不散兮何漫漫。東西南北□□馳,上下高低恣所宜。影碧池冰螢□底,光浮綠樹霰凝枝。欲謂白云必從龍,飛來飛去龍不見;欲謂白云不從龍,乍輕乍重誰能變。一重未過一重摧,一畔縈巖一畔開。欒巴噀酒應隨去,子晉吹笙定伴來。披襟引袖遽迎風,欲□吹云置袖中;云飛入袖將為滿,袖卷看云依舊空。雷殷殷兮雨曚曚,成陰澗下云之功。倏然云晴銷四極,所潤寧知白云力。大賢濟世徒自勞,一朝運否誰相憶。不知白云何所以,年年歲歲從山起;云收未必歸石中,石暗翻埋在云里。世人遷變比白云,白云無心但氛氳。白云生滅比世人,世人有心多苦辛。旋生旋滅何窮已,有心無心只如此。當須體道有貞素,不用浮榮說非是。望白云,白云遼亂滿空山,高低賦象非情欲,余遂感之心自閑。望白云,白云天外何悠揚,既悲出塞復入塞,應亦有時還帝鄉。
氣節文章世兩難,真宜才子作言官。時英爭睹囊中草,大吏猶欽柱后冠。按晉河山殊借色,趨朝霜雪正生寒。共知足副澄清志,不忝鳴陽一鳳看。
夾汴春來千萬枝,綠陰隨處縛金羈。殷勤休負東風意,曾把青芽細細吹。
浮云世事兩悠悠,一出都門百念休。獨有懷人情不極,雙溝南畔數回頭。
歷歷愁心亂,迢迢客夢長。春帆江上雨,曉鏡鬢邊霜。啼鳥云山靜,落花溪水香。家人亦念我,與爾黯相望。
頹城百雉擁高秋,驅馬臨風想圣丘。此道門人多未悟,爾來千載判悠悠。
青鸞穩駕紫云車,天上歸來月欲斜。吹斷玉笙人去遠,瑤池開遍碧桃花。
疏鑿分更日已多,乾坤無奈一黃河。天生會有龍門手,人世空傳《瓠子歌》。
數間茅屋萬山巔,天賜閑人地自偏。門外遠峰銜落日,檐前古木臥蒼煙。葛衣草食從吾志,紙帳蒲團了夙緣。偶向空城裁翠柏,莫將境會趙州禪。
雞山俯鷲溪,亭子畫堂西。流水茭蒲合,陽林竹樹齊。耕桑煙外集,賓客雨中攜。萬事俱塵土,詩成手自題。
一從江嶺暗流氛,凄斷彤墀鴛鷺群。沉璧晚依滄海月,采薇春剪越山云。西周薄伐思雄旅,南國專征有冠軍。憔悴夷門舊時客,白頭空負信陵君。
心印無端付與儂。儂心底日竟云空。誰知三浴三熏后,猶在一花一葉中。人未老,墨方濃。蠻箋小字為誰雄。詩囊莫與雙雙鯉,逐浪潛淵俱化龍。
玉堂仙人冰雪姿,幾度月明勞夢思。畫中相見好顏色,只有鐵心如舊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