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三十八首 其一一
四月十五日結夏,老鼠入飯甕。
七月十五日解夏,烏龜上竹竿。
諸方恁么,凈慈不然。
翻身透出竿頭路,開眼掀翻甕里天。
咄,兩段不同休寐語,機先鷂子隔馿年。
四月十五日結夏,老鼠入飯甕。
七月十五日解夏,烏龜上竹竿。
諸方恁么,凈慈不然。
翻身透出竿頭路,開眼掀翻甕里天。
咄,兩段不同休寐語,機先鷂子隔馿年。
四月十五日開始結夏安居,就像老鼠鉆進飯甕;七月十五日結束結夏安居,好似烏龜爬上竹竿。其他地方是這樣,凈慈寺卻不同。翻身就能跳出竿頭之路,睜眼便掀翻甕里的天空。哼,這兩段情況不同別說夢話,先機就像鷂子與驢子的年份,遙不可及。
結夏:佛教僧眾在夏季的三個月里安居一處,精進修行。
解夏:結夏安居結束。
恁么:如此,這樣。
咄:呵斥聲。
寐語:夢話。
機先:先機,事情變化的先兆。
鷂子隔馿年:形容差距極大,遙不可及。
此偈頌為佛教禪語,創作于佛教修行的特定環境。當時佛教寺廟有結夏和解夏的傳統,作者可能是針對寺廟修行中一些刻板形式,在凈慈寺以獨特視角表達對修行的看法。
該偈頌主旨是打破傳統修行的固定模式,倡導靈活超脫的修行態度。其特點是語言幽默、意象奇特。在佛教文學中,以獨特方式傳達禪理,有一定價值。
去去行人遠,塵隨馬不窮。
旅情斜日后,春色早煙中。
流水穿空館,閑花發故宮。
舊鄉千里思,池上綠楊風。
疏林荒宅古坡前,
久住還因太守憐。
漸老更思深處隱,
身是龍鐘應是分,
水曹蕓閣枉來篇。
條峰五老勢相連,
此鹿來從若個邊。
別有野麋人不見,
一生長飲白云泉。
時當苦熱遠行人,石壁飛泉濺馬身。
又到鐘陵知務大,前者已聞廉使薦,兼言有畫靜邊塵。
常言吃藥全勝飯,
華岳松邊采茯神。
不遣髭須一莖白,
擬為白日上升人。
心在瀟湘歸未期,卷中多是得名詩。
高臺聊望清秋色,
舊文去歲曾將獻,蒙與人來說始知。
詩成一夜月中題,
便臥松風到曙雞。
帶月時聞山鳥語,
郡城知近武陵溪。
他寢此時吾不寢,
近秋三五日逢晴。
相思唯有霜臺月,
望盡孤光見卻生。
玉山突兀壓乾坤,出得朱門入戟門。
妻是九重天子女,
今日澧陽非久駐,佇為霖雨拜新恩。
蘭無香氣鶴無聲,
哭盡秋天月不明。
自從東野先生死,
側近云山得散行。
歸蜀擬從巫峽過,
何時得入舊房禪。
寺中來后誰身化,
起塔栽松向野田。
小池誰見鑿時初,
走水南來十里余。
樓上日斜吹暮角,
院中人出鎖游魚。
壯士不曾悲,悲即無回期。
如何易水上,未歌先淚垂。
庭樹幾株陰入戶,主人何在客聞蟬。
鑰開原上高樓鎖,
仙都山水誰能憶,西去風濤書滿船。
鷺雛相逐出深籠,頂各有絲莖數同。
灑石多霜移足冷,見此池潭卿自鑿,清泠太液底潛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