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春天的長安城里沒有一處不飛舞著落花。在寒食節這天,東風把皇宮中的柳絲吹得傾斜。傍晚時分,皇宮中傳送蠟燭賞賜近臣,那蠟燭的輕煙飄散在近幸大臣之家。
春城:暮春時的長安城。
寒食:古代在清明節前兩天的節日,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稱寒食。
御柳:御苑中的柳樹。
漢宮:這里指唐朝皇宮。
傳蠟燭:寒食節普天下禁火,但權貴寵臣可得到皇帝恩賜而燃燭。
五侯:漢成帝時封王皇后的五個兄弟王譚、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時皆為侯,受到特別的恩寵。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這首詩是韓翃在唐德宗時期所作。當時社會政治腐敗,宦官專權,皇帝對近臣寵臣賞賜無度。寒食節有傳燭賜火的習俗,韓翃借此創作此詩,以委婉的方式對這種現象進行了諷刺。
這首詩主旨在于諷刺當時的宮廷特權和宦官專權現象。其特點是含蓄委婉,以景寫情,通過對寒食節宮廷內外不同場景的描寫來表達情感。在文學史上,此詩是詠寒食詩中的佳作,廣為流傳。
絕塵世外,自芳心純凈。何意無端出云嶺。覓知音、尋遍天上人間,晶瑩露,知我此時心境。疏花依修葉,顧盼情生,飄逸青絲袖香冷。粉黛薄未施,素雅怡然,又誰說,風騷獨領。都道是、君子美蘭花,何處有當初那般清靜。
殘月晨光認未明,薰爐貼被曉煙清。因貪好夢常思睡,任帶馀酣懶解酲。覺半猶嫌驚帳蝶,起來預擬聽林鶯。恐虛客約看花早,欹枕呼童問雨晴。
裕陵故物秦家得,再拜摩挲老墨潘。今代廷圭那復見,紙窗蛛絡半烏丸。
吾與二三友,周回此田疇。中歲風雨散,茲游誰與儔。望山漸適意,得樹亦少休。峰回西風長,吹我駝毛裘。登高遂遐矚,一粟托九州。去住定有契,欣戚焉足留。戲攀西祠花,下濯北澗流。
秋風明月獨離居,蕩子從戎十載馀。征人去日殷勤屬,歸雁來時數寄書。
少日同門客,山居晚共依。孤村一相訪,深樹鳥聲稀。面水心逾靜,班荊愿不違。蒼蒼平野際,還望瞑煙歸。
初修降表我無名,不是隨班拜舞人。誰遣附庸祈請使,要教索虜識忠臣。
寒梅自古占花魁,幾處清香在酒杯。玉朵固知留餉客,青皇應亦解憐才。巡檐共索風前笑,覓句同扳月下回。翠鳥近傳消息好,便須調鼎出三臺。
金粉吹香拂繡衣,都門南去彩鸞飛。君家只在長洲苑,帶得云霄雨露歸。
雪碗冰甌薦茗時,蕭然相與對幽姿。一生肝膽何由俗,時有清風披拂之。
日射嫣紅安石榴,波涵空翠木蘭舟。美人調笑渡江去,半榻柳風棋不收。
金塘含綠水,中有雙鴛鴦。朝唼蘋藻葉,夕宿蘭?傍。驚飛乍抉起,反顧復成行。飄風西北來,吹我東南鄉。雄飛墜毛羽,身殞天一方。雌鳴慕儔匹,啁噍獨彷徨。寧同比翼死,不忍兩分張。閩中有淑媛,姆教夙所將。十七為君婦,衿纓上高堂。十九君見違,呼天絕其骯。君若江上舟,妾似舟上檣。但知隨所往,玄臺共翱翔。禽鳥有至性,斯人詎能忘。我欲永言之,祇恐聽者傷。
占年五子推壬子,端月三旬看上旬。新把歷書歡竟日,舊傳讖度屬今春。殘生一飽無他念,半世多魔笑此身。清曉冠裳八十拜,老能強飯不輸人。
春深方欲去,花始見迎春。避雪遲芳候,攀條悵美人。分黃邀柳伴,愜賞得茶新。持此留將送,相憐意更真。
清涼夜色,更秋心明凈。鴻羽悠然渡清影。又窗前、折桂人望蟾宮,蛩悄語,寒蕊由他香冷。屏前春幾度,聚散無常,且共流光照銀鏡。鏡里看朱顏,可染新霜?人情透,漸成佳境。只獨對、黃花瘦西風,把寂寞來參,見心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