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三十八首 其三一
鐘樓上念贊,床腳下種菜。
不會不自在,會得是障礙。
白狗吃生姜,胡人夜渡關。
若不得流水,還應過別山。
鐘樓上念贊,床腳下種菜。
不會不自在,會得是障礙。
白狗吃生姜,胡人夜渡關。
若不得流水,還應過別山。
在鐘樓上念誦贊文,在床腳下種菜。不明白就不會感到不自在,明白了反而成了一種阻礙。就像白狗吃生姜,胡人在夜里渡關。如果不能順著流水前行,那就應該越過別的山。
偈頌:佛經中的唱詞,也指僧人的詩作。
念贊:念誦贊文。
會得:領悟、明白。
胡人:古代對北方和西方少數民族的稱呼。
偈頌多為僧人創作以表達禪理。此詩創作背景可能是僧人在禪修過程中,為了打破修行者的執著和常規思維,用奇特的話語來引導修行者領悟禪機,讓他們擺脫世俗觀念的束縛,以更純粹的心境去探尋佛法真諦。
這首偈頌主旨是打破常規思維,引導人們放下執著去領悟真理。其突出特點是用荒誕的意象和直白的語言表達深刻禪理。在禪學文學中,這類偈頌能啟發修行者思考,具有獨特價值。
樓上幾當當,殘更引漏長。月明山樹濕,露下藥苗香。朝野衣冠異,郊原故物傷。平生三徑草,此夕更蒼涼。
盤盤古堰帶崩沙,綠樹陰□四五家。十二寶橋今日過,一灣流水浸桐花。
幽窗兀兀坐愁中,忽拜山中小篆紅。心事盡從詩里見,交情全在帖間通。從容笑語知何日,老草賡酬寄便風。多謝綈袍尤戀戀,個般襟度有誰同。
浙東山色渡江青,眼底新詩向此成。天盡云低看鶻落,日斜風細待潮生。
孤鳳病且死,聘鸞以為偶。引頸嗚鳴托其后,鸞對以臆肯以首。惡鳥啄其雛,飄風撼其巢。伏育補葺,鸞不辭勞。雛日以長能反哺,巢日以廣多牖戶。天錫壽考,既和且平。每一對鏡,猶復悲鳴。始終德義俱無愧,乃知鸞鳳所以為世瑞。
惱人天氣雪消時。落梅飛。日初遲。小閣幽窗,時節聽黃鸝。新洗頭來嬌困甚,才試著,夾羅衣。木梨花拂淡燕脂。翠云敧。斂雙眉。月淺星深,天淡玉繩低。不道有人腸斷也,渾不語,醉如癡。
路當溪口凈無沙,正及前朝孝子家。石表舊阡存劫火,樹圍新廟鎖煙霞。遺芳焯焯青編在,世事悠悠白日斜。來往客途驚歲晚,臨風無計薦香茶。
紅豆箋經,皂囊焚草。獨醒何計開懷抱。秦云巴雨舊羈愁,江山蕭瑟才人老。秋夢無溫,春叢如掃。酒邊自譜陽關調。東坡莫道近粗豪,詞壇今恨粗豪少。
胡風刮地起黃沙,三月長安不見花。卻憶故鄉風景好,櫻桃初熟正還家。
一抹輕煙鎖遠山,眼封瀟灑脫塵寰。投林宿鳥相呼喚,出草飛螢自往還。吟擬停杯邀月飲,醉蘄支枕伴云閒。因風拾得新詩句,獨倚高梧笑解顏。
勝地近洙水,主人同漢陰。未忘為圃意,偏稱耦耕心。草色憐顏巷,柏枝分孔林。下車聊共語,莫作鳳衰吟。
道上秋雨過,道傍秋樹紅。采樵歸樹晚,吹笛月明中。
聞道幽香臨絕澗,偶尋遺跡一相過。風前雪樹花難覓,巖上鐫題字半磨。苔徑客行青嶂遠,石堂僧占自云多。塵驂此地應稀到,洞口年年長薜蘿。
燈影三更夜,蟲聲四壁秋。雨階疏滴滴,風幔颯悠悠。朋友新凋喪,湖山舊釣游。平生匡復志,老去未能休。
他年蟲篆老書生,謬向文闈預領衡。敢道靈鰲嗟赑屃,祗愁洼馬賦崢嶸。舊傳錦樣心雖愧,新揀沙金眼自明。收拾美莊逃謗去,升沈腳跡任諸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