禱雨陽山 其二
所以登山不憚煩,為藏云氣達泉源。
多峰豈炫千巖秀,一線才通萬壑奔。
其在茲乎須出岫,此時何不早翻盆。
名高已到巖瞻地,只有為霖可養尊。
所以登山不憚煩,為藏云氣達泉源。
多峰豈炫千巖秀,一線才通萬壑奔。
其在茲乎須出岫,此時何不早翻盆。
名高已到巖瞻地,只有為霖可養尊。
所以我不怕麻煩登上高山,是為探尋藏著云氣和泉源的地方。眾多山峰并非為炫耀千巖的秀麗,那一線通道讓萬壑之水奔流。云氣就在這里啊,應該飄出山去,此時為何不早早大雨傾盆。陽山名聲高,已到令人瞻仰之地,只有化作甘霖才能保持它的尊榮。
憚煩:怕麻煩。
出岫:出山,常指云出山。
翻盆:形容雨大如傾盆。
巖瞻:令人瞻仰的地方。
為霖:化為甘霖。
推測此詩創作于當地遭遇旱災之時,詩人懷著為百姓求雨的心情登上陽山,希望借助陽山的名氣和神靈之力降下甘霖,緩解旱情。
這首詩主旨是禱雨,突出特點是將自然景象與祈愿相結合。它體現了古代文人關心百姓疾苦的精神,在文學史上反映了當時社會人們面對自然災害時的祈愿和情感。
老去紅灰酒甕前,
向來青草瘴江邊。
卜居自為溪山好,
不是區區為買田。
里巷歡呼爭爆竹,
田廬圍坐亦然萁。
寒更不覺雞三唱,
可惜心情不賦詩。
峨峨東岳高,秀極沖青天。
巖中間虛宇,寂寞幽以玄。
非工復非匠,云構發自然。
器象爾何物,遂令我屢遷。
逝將宅斯宇,可以盡天年。
榨就真珠味,瀉向玻瓈內。勸花花只苦推辭,醉。醉。醉。靨淺潮生,杯濃暈重,惱郎多事。
滿院春深閉,六幅簾垂地。抱花花又苦推辭,睡。睡。睡。嬌極難勝,困酣難醒,笑郎無謂。
瑞雪收殘臘,和風報早春。祝堯千萬壽,常與歲俱新。
溥博參洪造,希夷法自然。鴻名稱盛禮,玉冊趁新年。
俗阜登臺樂,農祥擊壤謠。何人知帝力,爾極聽垂髫。
青陽布治周三紀,黃屋非心正九年。圣子有為今出震,天公不宰舊乘乾。
東郊何必舞云翹,太史休勞望斗杓。欲識皇都春色動,兩宮和氣舜承堯。
斗巧花枝金剪幡,誇多菜縷玉為盤。君王剩欲娛佳節,總把時新輟大官。
平林山后又看山,
知在錢塘勝槩間。
老大薄游顏獨厚,
絕無新句膾人寰。
燕雀無聲烏府幽,東風檐外彩云流。
銜枚多士機謀壯,織錦何人手段優。
誰似長公堪避舍,我非韓子亦低頭。
六經仁義如周道,分付諸君莫謬悠。
探手香懷,無奈是、紅墻遮隔。還偷覷、嬌兒吮乳,緋霞界雪。腰襻密圍金縷帶,領巾連綴魚文纈。罩淡羅、衫子越分明,桃花色。
花露灑,香球爇。芳汗透,冰肌貼。話三山舊事,佩纕親結。書字一緘蘇蕙錦,淚痕雙寄鄜州月。愿展為、繡被覆鴛鴦,通身熱。
一捻輕紅,恁纖細、不禁捉搦。還憶得、倒提金縷,珍珠欲滴。碧筍侵莎剛露穎,紅蓮出水才勝筆。認中間、一道蹙金梁,朱絲直。
瞞不過,芳苔跡。遮不住,湘裙隙。任桂柳雙繡,纖于黍粒。窺客蹴開珠箔線,聽歌點落雕欄漆。似藕花、風飐小蜻蜓,依人立。
南下旌旗曉日明,
廟門東畔百官迎。
亭亭繡蓋隨風轉,
萬乘君王卻輦行。
深巷賣花將客喚。候逼清明,記取韶光半。玉勒城南芳草岸,少年情味天難管。
斜倚一枝嬌盼遠。沽酒他家,細雨空零亂。淚濕粉渦紅尚淺,有人樓上和春倦。
幾度尋芳穿繡陌。燕子初來,便覺寒無力。人倚玉樓成舊識,春衫也借花顏色。
不比桃夭能暖客。曲曲江邊,零落尤堪惜。煮酒香時重見憶,賣餳天氣曾吹笛。
十年三度到閩關,風急星回客未還。
漢臘總來殊越俗,屠蘇那得破愁顏!
春符競貼黃龍榜,新歷虛銜丹鳳班。
悵望故山云物改,歸心不斷歲時間。
庭院深深人悄悄,輕風斜日珠簾。金爐香燼裊余煙。一雙蝴蝶影,飛過畫欄前。
別后閒情添幾許,鏡中不似當年。東風懊惱斷腸天。拋書人正倦,無計慰春眠。
何必不必,金刀玉尺。
甜者如檗,苦者如蜜。
二十年來,無處雪屈。
江路寒仍晚,重陽候未回。
遙知新酒熟,不待菊花開。
郊北秋宜眺,村東客好來。
河流向天際,難覓一登臺。
遙望山上松,隆冬不能凋。
愿想游不憩,瞻彼萬仞條。
騰躍未能升,頓足俟王喬。
時哉不我與,大運所飄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