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福建提刑鐘編修挽章二首 其二
江漢迎歸客,瀟湘問故人。
錦衣新炫晝,繡使近行春。
坐對長沙酒,空傷夜雨神。
南樓風月下,霏屑易成塵。
江漢迎歸客,瀟湘問故人。
錦衣新炫晝,繡使近行春。
坐對長沙酒,空傷夜雨神。
南樓風月下,霏屑易成塵。
在江漢迎接歸來的客人,到瀟湘去詢問故人的消息。穿著華麗的錦袍在白天光彩奪目,像繡使一樣出行巡視春天的景色。曾與友人相對共飲長沙美酒,如今只能徒然感傷于夜雨之神(象征友人離世)。南樓的風月下,飛揚的碎屑容易化作塵土,就像故人逝去。
江漢:長江和漢水,這里泛指江河地區。
瀟湘:湘江與瀟水的并稱,多指代湖南地區。
錦衣:華麗的衣服,這里可能指官員的服飾。
繡使:指奉皇帝命令出巡的使臣。
長沙酒:可能借指與友人相聚飲酒之事。
夜雨神:此處寓意友人離世,增添哀傷氛圍。
霏屑:飛揚的碎屑,象征容易消逝的事物。
此詩是為悼念福建提刑鐘編修而作。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能看出詩人與鐘編修有一定交往,在鐘編修去世后,詩人通過此詩表達哀思。當時社會環境雖未在詩中體現,但結合挽章的性質,應是在相對平靜且充滿哀傷氛圍的情境下創作。
這首挽章主旨是悼念故人鐘編修。其突出特點是以景寄情,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沒有廣泛影響,但展現了古代挽章類詩歌的一般特點,即通過描繪場景和回憶過往表達對逝者的追思。
采桑飼春繭,葉稀蠶不飽。一繭著歡衣,與歡綿太少。
我夢有獸兮,其獸曰貍。貍有怪兮,身首異而。告我以兇兮,戒而戒而。我丘有首兮,誓死完以歸。
荒僻淹留歲已深,解龜無計恨難任。守方半會蠻夷語,賀廈全忘燕雀心。夜靜倚樓悲月笛,秋寒攲枕泣霜砧。宦情總逐愁腸斷,一箸鱸魚直萬金。
獨有乾坤意,墻頭欲放花。先幾催草木,候氣蟄龍蛇。塞上翁難識,壚邊酒易賒。更無人肯問,溫飽是誰家。
隨處千巖萬壑,一缽云行鳥飛。歲月卻還驚浪,蒙頭破衲同歸。
千云萬水間,中有一閑士。白日游青山,夜歸巖下睡。倏爾過春秋,寂然無塵累。快哉何所依,靜若秋江水。
樓船昔西邁,霜降百草衰。日月一何遒,子行忽經時。眾綠榮枯條,谷鳥鳴且悲。豺虎塞道路,郁郁勞我思。我思晨復夜,諒匪渴與饑。行人發吳門,消息安可知。且復慰其私,豈敢言是非。惜哉無六翮,念子何當歸。云中有黃鵠,會見東南飛。
太乙扶輪碾碧空,羲和隨駕馭蒼龍。寸心永向同葵萼,一念難忘在圣躬。暖射卿云成五色,高升旸谷眩雙瞳。猶思侍立鹓行內,花壓宮袍影萬重。
郁郁佳城閉,翩翩銘旐開。風悲信陵墓,雨入孝王臺。萬古傷渠壞,千年望鶴來。平明國門外,簫鼓不勝哀。
繡羅褑子間金絲。打扮好容儀。曉雪明肌,秋波入鬢,鞋小步行遲。冠兒時樣都相稱,花插楝雙枝。倩俏精神,風流情態,惟有粉郎知。
蒼茫野色度旌旗,平子乘驂西去時。荒草乍經多事地,高秋更賦幾愁詩。黃塵風靜周畿甸,紫塞云屯漢虎貔。不信賞功貧郡邑,封章擬報圣王知。
春襟曾映花如雪。東風吹起初三月。橋外是平門。中年子細恩。單衾宵倦酒。去去回頭柳。朝雨綠云垂。沾衣人未歸。
臘轉洪鈞歲已殘,東風剪水下天壇。剩添吳楚千江水,壓倒秦淮萬里山。風竹婆娑銀鳳舞,云松偃蹇玉龍寒。不知天上誰橫笛,吹落瓊花滿世間。
羅衾與角枕,展轉有誰憐。妾身不如柳,一日尚三眠。
迷祛惑去。正好修行做。清靜是根源,真門戶。切莫他尋,恐遺遺望仙路。閑閑更閑處。靈根元明,轉轉愈為開悟。功圓行滿,唯有紅霞聚。往昔得遭逢,親師父。此則專來教長生訣,頻頻顧。方知今得度。便許相隨,永永其攜云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