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別徐秀
出京才四日,雨雪日一縣。
行徧淛江頭,夢識廬山面。
相逢兄弟歡,莫作兒女戀。
歸計動心旌,春風搖柳線。
出京才四日,雨雪日一縣。
行徧淛江頭,夢識廬山面。
相逢兄弟歡,莫作兒女戀。
歸計動心旌,春風搖柳線。
離開京城才四天,所到之處每日都有雨雪。走遍了浙東一帶,在夢里仿佛見到了廬山的模樣。與你相逢如同兄弟般歡樂,不要像小兒女那樣眷戀不舍。歸家的念頭讓我心神搖曳,恰似春風中擺動的柳線。
徧:同“遍”,到處。
淛江:即浙江。
心旌:指心神,心意。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詩人可能是在離京出行途中,在浙東一帶與友人徐秀相逢,此時歸鄉的念頭在心中涌動,于是寫下此詩贈別友人。
這首詩主旨是贈別友人,突出特點是情感表達真摯自然,將旅途見聞、相逢之歡和歸鄉之情融合在一起。雖在文學史上可能并無顯著地位,但展現了詩人真實的情感和生活片段。
云間皓月,光照銀淮來萬折。海岱樓中,拂袖雄披楚岸風。醉馀清夜,羽扇綸巾人入畫。江遠淮長,舉首宗英醒更狂。
嘉師固秉彝,祥刑盡生德。惠文恣彈治,此意誰復識。雨露既天覆,刀劍亦俗革。活人不言功,所愿長我國。
齊瑟未工,楚玉奚辨。千仞蒙?,一枝規晏。箕畢各腸,鷸蚌交患。枕邊蝴蝶,隙中鵬鴳。南陽結廬,西蜀焚棧。感茲醍醐,殉我皤弁。此乾此坤,此丘此澗。何慮何營,何真何贗。化鑿為天,擊唾成幻。
妙輪輟往駕,寶樹未開音。甘露為誰演,得一標道心。眇眇玄涂曠,高義總成林。七花屏塵相,八解濯芳襟。
大都三月柳初黃,內苑群花漸有香。小閣日長人倦繡,隔簾呼伴去尋芳。
孤矗邊城瞰大千,滄桑歷數晉風煙。雁門西藐走青岫,汾水南瞻抖白弦。檐馬聲催檐上鳥,佛龕香系佛中緣。客憑高絕望平野,依舊黃沙撲舊廛。
歷覽芳原勝,談玄道院深。野霞紛掩映,林木更蕭森。姹女丹從授,賢人酒謾斟。羽觴移就月,雜坐聽鳴琴。
野色山千里,香風水半池。小亭無一事,白日苦催詩。
九陌天風滿桂花,軟紅紛霧撲書車。兒曹又促春闈試,寒日初修上峽槎。得意長安休縱馬,許身明主尚言家。先憂后樂吾儒事,莫遣從前一念差。
騎鯨汁漫謫仙臞,一世龍門只漢儒。天下文章從古有,人間勛業即今無。鶴山往事心存蜀,象滪新功力蔽吳。留取道宗遼外策,共為炎宋鞏皇圖。淵淵圣道浩津涯,萬里尋師暮景斜。濫吹叢中情懶散,彈冠鏡里發爬髿。蒼龜已卜林間屋,青犢還逢關上車。未得乞符求換骨,借閒讀易傍梅花。
菱葉荷花素錦鋪,中流一點落星孤。扁舟曾逐玄真子,呼酒狂歌碧浪湖。
幽亭初落禁城新,御墨旋飛寵近臣。金馬從來宜大隱,銀珰何遽乏高人。即馮闌檻晞春發,未許溪山乞此身。不信試看鷗鷺侶,翻飛長在鳳池濱。
仙山不獨冠蓬瀛,灝海鴻蒙起梵城。三寺千庵因佛砌,一花十葉結緣生。客心悟道堪醒夢,龜石聽禪亦忘情。肯偈云頭觀自在,劈空猶誦大潮聲。
三歲為農一半荒,每因豐歉計行藏。老人漸覺生涯短,童稚多嫌日晷長。蟻徙高原因破塊,鼠拋貧屋笑空倉。懸知仙令金能點,飛札遙徵辟谷方。
琵琶馬上去躊躇,不是丹青偶誤渠。會得吳宮西子事,漢家此策未全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