棲霞宮山齋
山棲極造理,其北恰嵐壁。
下吞泉數斗,中有蒲數脊。
崖留未化雪,竹迸將崩石。
不為世所薰,直入玄之寂。
道人無一吝,近我如相識。
忽然問周易,再三說太極。
言清嚼冰雪,事奧通金碧。
吐納少滯咽,導引多精色。
陰火養陽鼎,黃云生寶鬲。
定是西母池,佳桃已中食。
山棲極造理,其北恰嵐壁。
下吞泉數斗,中有蒲數脊。
崖留未化雪,竹迸將崩石。
不為世所薰,直入玄之寂。
道人無一吝,近我如相識。
忽然問周易,再三說太極。
言清嚼冰雪,事奧通金碧。
吐納少滯咽,導引多精色。
陰火養陽鼎,黃云生寶鬲。
定是西母池,佳桃已中食。
棲居山中能深刻體悟事理,住所北面正對著如屏障般的山嵐。下面能容納幾斗泉水,中間長著幾壟菖蒲。山崖上留存著未融化的積雪,竹子生長頂動著即將崩塌的石頭。不被世俗所沾染,直接進入玄遠寂靜之境。道人毫無吝嗇之心,接近我就像老相識。忽然問起《周易》,再三講解太極之理。話語清冽如嚼冰雪,事理深奧通于道家煉丹之術。呼吸順暢少有滯礙,導引養生氣色極佳。用陰火來養護陽鼎,爐中好似生出黃色的云氣。這里一定是西王母的瑤池,美味的桃子已可采摘食用。
造理:領悟事理。
嵐壁:如屏障般的山嵐。
蒲:菖蒲。
迸:爆開,此處指竹子生長頂動石頭。
薰:沾染。
玄之寂:玄遠寂靜的境界。
吝:吝嗇。
周易:即《易經》,中國傳統經典之一。
太極:中國古代哲學用以說明世界本原的范疇。
金碧:道家煉丹之術。
吐納:道家的呼吸養生法。
導引:古代的一種養生術,類似現在的氣功、太極拳。
陰火:道家煉丹術語。
陽鼎:煉丹的器具。
寶鬲:指煉丹的鼎爐。
西母池:即西王母的瑤池。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的內容可以推測,詩人可能處于一個對道家文化感興趣、渴望遠離世俗喧囂的時期。當時社會可能存在著對道家思想的推崇,詩人在山中的棲霞宮山齋居住時,與道人交流,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道家生活和思想的追求。其特點是將自然景色與道家玄理相結合,營造出獨特的意境。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算具有重大影響力的作品,但展現了當時文人對道家文化的關注和探索。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山店門前一婦人,
哀哀夜哭向秋云。
自說夫因征戰死,
朝來逢著舊將軍。
黑云壓城城欲催,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楚江微雨里,建業暮鐘時。
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
海門深不見,浦樹遠含滋。
相送情無限,沾襟比散絲。
靜夜四無鄰,荒居舊業貧。
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
以我獨沉久,愧君相見頻。
平生自有分,況是蔡家親。
梁園日暮亂飛鴉,極目簫條三兩家。
庭樹不知人去盡,春來還發舊時花。
古臺搖落后,秋入望鄉心。
野寺來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陽依舊壘,寒磬滿空林。
惆悵南朝事,長江獨至今。
板橋人渡泉聲,
茅檐日午雞鳴。
莫嗔焙茶煙暗,
卻喜曬谷天晴。
沅湘流不盡,
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風起,
蕭蕭楓樹林。
流落征南將,曾驅十萬師。
罷歸無舊業,老去戀明時。
獨立三邊靜,輕生一劍知。
茫茫江漢上,日暮欲何之。
吹沙復噴石,曲折仍圓旋。
野客漱流時,杯粘落花片。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灞原風雨定,晚見雁行頻。
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
空園白露滴,孤壁野僧鄰。
寄臥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朱雀橋邊野草花,
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
飛入尋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