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九日同公美踐上林之約回途紀實
景入小春方嫩寒,緩行不覺鳥間關。
倚空疊嶂何崷崒,帶石清溪屢繞環。
政擬徘徊檀木嶺,且先點檢上林山。
杖藜未作忙歸計,又喜臨清得釣灣。
景入小春方嫩寒,緩行不覺鳥間關。
倚空疊嶂何崷崒,帶石清溪屢繞環。
政擬徘徊檀木嶺,且先點檢上林山。
杖藜未作忙歸計,又喜臨清得釣灣。
時節進入小春,天氣剛剛有了些微寒意,我們慢慢走著,不知不覺間聽到鳥兒歡快啼叫。高聳入云的重疊山峰多么險峻,帶著石頭的清澈溪流多次環繞。正打算在檀木嶺徘徊游覽,暫且先去探訪上林山。拄著拐杖還沒打算匆忙回去,又欣喜地來到清澈水邊發現了垂釣的河灣。
小春:指農歷十月。
間關:形容鳥聲婉轉。
崷崒(qiú zú):形容山峰高峻。
政:通“正”。
點檢:考察、探訪。
杖藜:拄著拐杖。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雖未明確,但從詩中“十月九日”可知是農歷十月初九。當時詩人與公美相約游覽上林,在回程途中有感而發創作此詩。可能當時社會環境相對安定,詩人得以悠然出行,享受自然之樂。
這首詩主旨是記錄游覽上林回程途中的所見所感,突出了景色的優美和旅途的閑適。其特點是寫景生動,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力有限,但展現了詩人對生活細致的觀察和對自然的熱愛。
海色迢迢半紫氛,娑欏開落夏將分。道人清曉下山去,紙被一床鋪白云。
細馬輕裘緩緩歸,一樽原野亦光輝。如今更訝將軍樹,土木如何衣錦衣。
念昔京都晝掩關,黑云黃霧塞人寰。南城掃雪迎耶律,北道聞風拜祿山。不為身謀心皎皎,已終臣事意閑閑。何人得與高名并,千古常山諒可班。未識堂堂玉立姿,已傳薤露滿山悲??这鸥笀绦薰б猓櫪^詞流紀德詩。諸子盡賢門益大,萬家馀地冢初累。紛然盡奪三軍帥,誰識公心死不移。
至人抱宿好,希逐玄化游。俠士尚然諾,結駟連王侯。顯約異溪徑,焉往副所求。彌胸漫交戰,誰為祛煩憂。飄飄方外侶,鮮髯霏雪猶。謂我餌紫菀,何如樹衛矛。貺以葛陂杖,攜之蓮葉舟。冥鴻無近影,安能托朋儔。慵劇拋化書,嗟哉蜣與蝤。
狂心難按是今年,花市湖堤早著鞭。笑倩客扶桃葉醉,喜聽人罵柘枝顛。神仙枉被浮名誤,宰相何妨曲子傳。圣代獨能容放蕩,醉侯湯沐不教鐫。
叔服如今又姓曾,金椎玉枕辨尤能。多君摘理無言處,嘿領丹梯最上層。
松煙偶作蛀痕,就里誰分丑好。他手我眼何干,浪生歡喜煩惱。
非藤非樹漫成窠,對節方莖用若何。茉莉叢低推特艷,石榴紅綴正相和。纏綿懶蕊珠須短,澹薄微香粉汗過。不用浪誇顏色好,焉支山下漢兒多。
颯颯西風日夜吹,將軍出塞又空回。不知白骨堆沙岸,猶自紅妝送酒杯。諸葛已無籌筆驛,李陵偏筑望鄉臺。悲歌莫厭傷心曲,不是忠臣定不哀。
君家豹犢出何許,紫片霜毫自成綺。龍種堪乘天子車,兔飛可奪將軍壘。幾飾雕鞍超萬群,一餐綠粟馳千里。乍爾驤纓掣電生,常時舉足風云起。臨流解惜錦障泥,看霞欲誇仙人履。逸氣騰凌碧空外,長鳴蹀躞花林里。春風放龁三山草,秋日遨游五湖水。伏櫪藏輝滄海湄,伯樂如逢價無比。
宦海乘風萬里游,詞波競渡海波頭。潮高人向浪中起,淘涌舟從天際流。騷興敲船吹大雅,雄心借棹畫前籌。汨羅懷古今何在,只見蓮山不見秋。
為喜甘霖命大官,祥開岐穗擁朱欄。制傳內殿恩先滿,春在三條賞未殘。藿食豈知來禹食,玉盤猶擬見湯盤。一聲一曲思何限,能及郊原麥秀寒。
檢點情懷出畫闌。東皇終任百花殘。悴紅顰綠不堪看。爐煙枉銷心字熱,燭龍偷裊淚光寒。碧天無縫月如環。
詩酒清狂只自欺,初衷未遂嘆衰頹。心為形役宜于瘦,志以窮堅不食肥。山里花紅思杜宇,雨中夢醒憶春暉??碗y莫似東方朔,齒落唇焦善飾非。
金氣當軒肅,蒼煙使舍幽。下階聊獨往,倚樹忽千憂。名逐群芳晚,心摧落日秋。所親仍別去,炎德指南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