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開元寺省公韻
振錫浮杯定偶然,繭窠誰見老蠶眠。
祇知大膽嘲無本,渠識前身是普賢。
師欲贏糧趨建德,我慚觀畫訪開先。
莫將幻境夸陽燄,吐盡多生渴死涎。
振錫浮杯定偶然,繭窠誰見老蠶眠。
祇知大膽嘲無本,渠識前身是普賢。
師欲贏糧趨建德,我慚觀畫訪開先。
莫將幻境夸陽燄,吐盡多生渴死涎。
持錫杖、用浮杯云游四方本就是偶然之事,誰能見到老蠶在繭中安眠的情景。只知道大膽地嘲笑賈島,卻哪里知道前身或許是普賢菩薩。您打算帶著干糧前往建德,我慚愧只能看畫來尋訪開先寺。不要用幻境來夸贊如陽焰般虛幻的東西,免得吐出多生以來渴死的饞涎。
振錫浮杯:指僧人云游四方,“振錫”是持錫杖行走,“浮杯”傳說有高僧以杯渡水。
繭窠:蠶繭。
無本:賈島的法名,這里代表賈島。
渠:他。
普賢:佛教菩薩名。
贏糧:攜帶糧食。
陽燄:日光下浮動的水氣,比喻虛幻的事物。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題看是和開元寺省公的韻,可能是詩人與開元寺省公交流過程中,受對方啟發或與對方探討佛教相關話題后創作。當時佛教在社會有一定影響,詩人或許也有對佛教思想的思考和感悟。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對佛教修行和虛幻現實的看法,突出特點是禪意濃厚,用典巧妙。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體現了當時文人與僧人交流、探討佛理的文化現象。
三年不相面,思君夕十起。
君趨大江東,此情隨逝水。
仲尼方過宋,亦主司城子。
欲行平生言,詎知不由此。
男兒一語契,發軔見千里。
崎嶇馬跡間,輸誠勞舌齒。
浩歌歸去來,長劍無須倚。
指點西來海上峰,此間魑魅我能逢。
果何所補身先老,豈不懷歸意已濃。
騏驥群中憐短褐,龍蛇窟里倚長松。
一堂四相經行處,灑掃云煙覓舊蹤。
斯言誠虛筌,遮眼漫盈紙。冷暖當自知,此味如飲水。
誰肯落驕榮,還來共枯悴。待渠轉船頭,著力與風值。
最憐氣炎炎,可上不可下。青天與白日,信有復杯夜。
空林鳥雀喧,村巷牛羊窄。童子候簷楹,喜此扣門客。
客來踏青苔,曳杖入林薄。只許老梅官,謂我門無雜。
我貧無娛客,相視笑不止。向來諸阮間,容我亦與此。
陶然見天真,客亦憐我醉。罷休明復來,酒賤肯勤置。
天運逢南度,和成勢已移。
山河憐破碎,草木亦傷悲。
鐵騎馳中土,烽塵隘北陲。
哀臣雙淚眼,豈畏朔風吹。
清晨坐堂上,忽得故人書。
近自玉壘州,遠餉金城酥。
聞由笮都出,來與枸醤俱。
開視靜如練,緘題投比珠。
甚知故人厚,痟中憐老夫。
豈惟減肺渴,兼可濡腸枯。
因之想風味,更過酪醍醐。
致此未足言,公才可時須。
似傳滇池君,愿獻汗血駒。
高有八尺龍,次有一丈烏。
論功當作頌,請歌馬斯徂。
三馳旌聘合翻然,萬里君恩荷記憐。
肯許老饕同守歲,且因春酒介新年。
風傳鹢首五湖浪,雪漲蟆頤一脈泉。
他日堂中元祐腳,只堪誦說學蘇仙。
嗚嗚曉角春風送,日日官身隨鳥動。
但知敲榜負佳辰,縱有芳菲難入夢。
起尋北郭新雨后,愁見西山含雪凍。
茅茨雖暖豈宜花,笑我此行真鑿空。
向來洛下定真譜,只許姚花充物貢。
只今老病陪少年,駑騎何能追駿鞚。
便將花裓問天女,欲返田園尋二仲。
此花含笑我不言,且插一枝風帽重。
春氷搖凍春水肥,小風卷沙梅雪飛。
東皇勸人作耕織,天雨粒粒機中絲。
田家喜說新年話,苔青映門竹枝亞。
有錢輸官官不嗔,滿地黃金不論價。
地行莫如馬,蹴踏千里空。
西游到瑤池,豈止過崆峒。
忽當涉江漢,載之樓船中。
樓船誰能乘,御者須阿童。
阿童亦何勞,八尺真毛龍。
即將凌波濤,復恐挾雷風。
或從琴高生,化作赤??公。
徑去不可執,飄然朝河宗。
西土尊師故紙羅,南方歷祖葛藤窠。
臨風剔起透青眼,跟腳從頭覷破那。
阿呵呵,會也么,尺水休夸一丈波。
幕天席地生涯闊,敵勝吹毛不用磨。
目擊泄天機,梅天散花雨。
稽首毗盧師,和南法身主。
風光遍大千,捏在毫端聚。
多劫修來是浪傳,一念不生傾肺腑。
從此兒孫遍世間,活計清虛爭檢古。
十里漣漪陸瑁湖,一亭幽絕重先居。
云根數朵排青闥,泉沫雙流濺綠裾。
竹鎖斷橋飛雁鶩,荷侵涼檻蔭龜魚。
洛園還許人同樂,時向林間望小車。
鄭子藏書處,柴門碧樹灣。
開懷溪一曲,養拙屋三間。
月色斜侵竹,鳥聲迥隔山。
輞川多勝趣,何似此潺湲。
南來仙驥一回翔,古墨丹砂并送將。
從此微軀常得健,學君揮翰詎能忘。
霜寒碧澗行蹤少,月落青林去夢長。
相見只愁俱白發,敢辭不飲負清觴。
地黃飼老馬,可使光鑒人。吾聞樂天語,喻馬施之身。
我衰正伏櫪,垂耳氣不振。移栽附沃壤,蕃茂爭新春。
沈水得穉根,重湯養陳薪。投以東阿清,和以北海醇。
崖蜜助甘泠,山姜發芳辛。融為寒食餳,咽作瑞露珍。
丹田自宿火,渴肺還生津。愿餉內熱子,一洗胸中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