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李中甫使君 其四
書卷平生事,篝燈靜夜分。
韻鈞奏韓柳,黼黻補卿云。
不鄙頻揮麈,曾窺一運斤。
詞人嗟不遇,地下早修文。
書卷平生事,篝燈靜夜分。
韻鈞奏韓柳,黼黻補卿云。
不鄙頻揮麈,曾窺一運斤。
詞人嗟不遇,地下早修文。
一生都與書卷相伴,深夜還在燈下苦讀。文章韻律如同韓愈、柳宗元的作品般優美,才華能像古代禮服上的花紋一樣為國家增添光彩。不嫌棄我頻繁揮動拂塵交談,還曾對我有過指導。可嘆這位詞人懷才不遇,如今只能在地下修撰文章了。
篝燈:置燈于籠中,指點燈。夜分:夜半。
韻鈞:音韻和諧。韓柳:指唐代文學家韓愈和柳宗元。
黼黻(fǔ fú):古代禮服上繡的花紋,這里比喻華麗的辭藻。卿云:即慶云,古人視為祥瑞,這里象征國家的祥瑞、美好。
揮麈(zhǔ):魏晉人清談時常揮動拂塵,后用揮麈指談論。
運斤:揮動斧頭,出自“運斤成風”的典故,這里指給予指導、斧正。
修文:本指興修文教,后指文人死亡。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詞內容推測,李中甫可能是一位有才華的文人或官員,生前與作者交往密切。他或許在仕途上未能得志,過早離世,作者為表達對他的懷念和惋惜之情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悼念李中甫,突出其好學和才華,感慨其懷才不遇。它以簡潔的語言、典雅的風格展現了逝者形象,在同類挽詩中具有一定的文學價值,體現了作者與逝者的深厚情誼。
福地生奚似,
喪人送幾何。
環環山水秀,
蟄蟄子孫多。
情悼魂兮些,
辭憑挽者歌。
嗟余身在越,
西首淚滂沱。
席上歌驪闋,風前嘶馬驕。
怱怱傾桂醑,一一上蘭橈。
破浪欣無恙,依蓮愧不憀。
踟躕重回首,云翼自扶搖。
予退喜同休,
翻思慎水游。
閑云披遠岫,
明月在高樓。
送日千余里,
離懷三度秋。
爭如禪客子,
截斷眾江流。
歲始三日雨,恩隨萬井春。如何至和氣,先被遠方人。
洗濯山川秀,霑濡草木新。堯仁際天地,調燮有臣鄰。
蜀國有良工,孫枝斵古桐。
逢師寫流水,為我益清風。
淡恐時心厭,幽蘄世耳聰。
坐來明月滿,無語訟庭空。
北土嚴凝氣候偏
臘殘池館愈蕭然
長河冰塞多寒地
密雪云繁三白天
粧點瑤林連霧淞
沈埋茵草未羊眠
但知催釀宜城醞
終見春芳次第妍
蜀國從官又見春
物華人事兩俱新
已推才力多余地
更賦詞章妙入神
要路我甘無俗跡
夷途公自有通津
逢時得用看施設
未止區區庇遠民
嘉客非期會,
如因病守邀。
靜俱知道勝,
隱不待文招。
柳色堆瑤榭,
荷得湊綺寮。
幾回杯興逸,
同欲御仙飚。
少時所學苦,食蘗日自強。壯歲從宦清,飲冰中剛腸。
陽安百里地,邈在天一方。惠政不鞭樸,斯民樂耕桑。
念予昨守贛,與兄會家鄉。兄今歲已滿,余遽提蜀疆。
一朝此邂逅,五載忘參商。且勿語離索,易老驚鬢霜。
且勿較通塞,放懷把酒觴。上方圣政新,求賢坐明堂。
兄道足施設,兄志彌頡頏。喜予外祖門,從此生輝光。
我為靈山好,登留到日曛。
巖幽余暑雪,鐘冷入秋云。
篇詠惟僧助,塵煩與俗分。
明朝入東棹,因得識吾文。
舊邦逢朐?,靈地接岷峨。
住嶺排煙火,懸巖引薜蘿。
雨花疑錦濯,晴水甚藍挼。
遠地之官去,孤舟走崄拕。
出麾無一事,傾蓋首相過。
幸不愚煩外,欣承議論多。
春光千騎駿,天色百城和。
賞物樓新構,鐫文石旋磨。
為時即慷慨,得友盛吟哦。
世重黃金諾,人傳白雪歌。
投壺傾立馬,飛鏑屢鳴鼉。
局戰犀敲玉,杯歡亂酌螺。
坐來風入袂,歸去月流波。
我愧才疏拙,生微術揣摩。
主容勤勞徠,行色覺蹉跎。
匪用詩為好,離懷可奈何。
當暑思來坐北軒
俯看形勝在簷前
樓臺突兀陵高木
城堞縈回際遠天
萬室正虞多暍者
一身慚獨御泠然
歊煩盡滌無心下
欲帳輕綃徹夜眠
忽極暄融候莫窮
不為膏澤卻為風
氣蒸人腹成中熱
塵入花心作病蟲
欲望好峰迷遠目
正濃韶景失晴空
飄然終日俄收怒
歸送旌旗撼晚紅
衰病何堪治鄴臺,
貳車猶喜得高才。
方資庖刃投虛利,
忽愴瓜時及代回。
別袂醉分云共慘,
去涂塵寂雪初培。
劍光久已沖牛斗,
力振沈埋尚愧雷。
萬點送春飛,人悲未足悲。
禪關無問理,溪曲過開時。
鈿委津陽路,風回洛水湄。
流年來自去,醉莫論空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