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公房問法
流年一日復一日,
世事何時是了時。
試向東林問禪伯,
遣將心地學琉璃。
流年一日復一日,
世事何時是了時。
試向東林問禪伯,
遣將心地學琉璃。
時光一天又一天地流逝,世間的事情什么時候才是盡頭呢?試著到東林寺去問一問參禪的高僧,讓自己的內心像琉璃一樣純凈。
流年:指如水般流逝的光陰、年華。
了時:完結的時候。
東林:一般指東林寺,是著名的佛教圣地。
禪伯:對高僧的尊稱。
遣將:讓、使。
琉璃:一種色澤光潤的礦石,常用來比喻純凈的內心。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但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可能在經歷了生活的種種紛擾后,對世間的繁雜事務感到疲憊和迷茫,于是前往寺廟向高僧尋求解脫之道,在這樣的心境下創作了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對世事無常的感慨和對內心純凈的追求。其突出特點是語言簡潔,情感真摯,以問法的形式展現了詩人對精神解脫的探索。在文學史上雖不算著名,但反映了當時文人對佛教思想的關注和借鑒。
吹恨西東。橫枝南北,消受寒風。數點春心,無窮天地,不憑花叢。逃禪拚醉千鐘。逞揮灑、豪情恣供。疏影當窗,暗香逗幕,盡在玄中。素袂仙肌。風前月下,孤賞偏宜。灑墨漓漓,疏枝淡淡,可惜無詩。凝神一氣非遲。祗奪化、元章未窺。鄧尉曾家,羅浮入夢,放鶴歸時。
單車奉使柴尚書,龍潭虎穴坦如途。丹青明著使外國,不減漢朝張與蘇。共山李生有志謀,樂執鞭弭同馳驅。但愿皇恩彌宇宙,不須珍異輸天都。
出家不斷葷和酒,枉在伽藍地上行。到老心田如未凈,菩提種草亦難生。
佳人弄蕊添妝額。一顧能傾國。鞠衣端合配黃裳。葵花相并只尋常。道家裝。姬姜轉眼成蕉悴。雨滴空階淚。一枝開向膽瓶中。藥爐經卷此時同。懺情濃。
微官驅我走塵埃,每到林泉眼豁開。蓮社未容書姓字,又隨流水出山來。
漢皇曾識許飛瓊,寫向人間作畫屏。昨日紅兒花下見,大都相似更娉婷。
要識披圖際,還同枉駕時。未應成否論,漢德有興衰。
傍書鐙。黯然相對,依依不盡離情。道此去、南歸辟冷,甚時重見遙期,動人淚零。回思知己平生。淡結廿年神契,忙看一紙心驚。怎奈向、茫茫太空罔極,水云多幻,竹松相掩,那堪擾擾玄黃又展,渾渾蠻觸頻爭。隱禪扃。羅浮散花夢醒。對青鐙。晚煙寒月,煢煢冷淡無情。憶霧帳、沈香一縷,藥爐愁緒千般,夢回又零。天教無用書生。艷說鶯啼燕語,危言虺走蛇驚。問甚處、能消太平離亂,雨絲云夢,總成泡影,徒嗟歷歷興亡舊事,紛紛韁鎖閒事爭。且門扃。休論是非醉醒。
莫說他人短與長,說來說去自招殃。若能閉口深藏舌,便是修身第一方。
楚歌起,有恨誰能辨。想綺窗幽,春寒淺。炷沈檀、繡幕垂三面。玉真鬒發須臾現。云駕緲,導蘭徑,來杏院。獨擅芳華今古羨。艷紫嬌紅俱罷選。瑤臺曾似當初見。倚蛾眉、淡掃嫌脂粉,春風點拂新妝面。空此際,把前事,思量遍。
早歲聲華便軼群,學優不輟向來勤。兩宮垂顧逢千載,三世讀書萃一門。蘭省柏臺留讜論,玉堂金馬煥雄文。平頭七十無多賀,會見諸孫子又孫。
我識之無常縮舌,君能競病且低頭。
四百馀年鱷不歸,七十二灘險莫支。千艘上下無傾攲,波間小艇理筒絲。
坐卻并州騎,行思楚澤漁。斯亭著斯客,斯意竟何如。
魏帝休誇薛夜來,霧綃云縠稱身裁。紅兒秀發君知否,倚檻繁花帶露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