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張敬夫栻以追送不作遠為韻賦詩五章借手言別不勝惓惓愛助之誠情見乎辭惟高明幸教 其一
平生賦褰裳,親意許從師。
四海非不廣,獨仰大雅姿。
逡巡一再見,慘憺已復辭。
霜風送旌節,遠目不可追。
挾經問疑義,倘許結后期。
平生賦褰裳,親意許從師。
四海非不廣,獨仰大雅姿。
逡巡一再見,慘憺已復辭。
霜風送旌節,遠目不可追。
挾經問疑義,倘許結后期。
我一生都渴望能追隨賢師,父母也同意我去拜師。天下并非不廣闊,但我唯獨敬仰您高雅的風姿。猶豫間與您見了一兩次面,心情悲痛您又要告辭。秋霜寒風中送您遠行,極目遠眺也追不上您的身影。帶著經書向您請教疑難之處,希望能約定以后相見的日期。
褰裳:提起衣裳,這里有急切前往之意。
親意:父母的意愿。
大雅姿:高雅的風姿,指人的品德、才學高尚。
逡巡:猶豫、遲疑。
慘憺:悲痛。
旌節:古代使者所持的節,這里指張敬夫出行的儀仗。
挾經:帶著經書。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題可知是送別張敬夫時所作。張敬夫即張栻,是南宋著名理學家、教育家,詩人對其十分敬仰,在送別時寫下此詩表達惜別和求教之意。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表達了詩人對張敬夫的敬重和不舍。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體現了當時文人之間的交往情誼和學術追求。
萬萬人中數我零,為農亦是一微星。衣裳無補吾明主,天地徒存此老丁。闊水游魚尾不赤,絕云高鳥影俱青。笑看拜極癡兒女,已到希年尚乞靈。
望山幾欲去尋幽,此日雖來不暇游。一棹黃昏過山下,疏燈絡緯滿林秋。
覽照笑浮生,秋霜發數莖。才高空有氣,官散即無榮。貧久心還樂,吟多骨亦清。他年文苑傳,應不漏吾名。
西蜀孤芳分外清,嫩黃新染越羅輕。自從承卻金莖露,向日檀心一寸傾。
波面盈盈照影紅,月寒露重怨房空。鷺鷥目趁魚行急,驚得殘妝散曉風。
丹楓吹葉點離杯,簫鼓千江夕照催。但惜廣文投杼去,不知神武掛冠回。門生籃輿遲能穩,客舍青氈寒自開。若指夫君到時路,赤城霞起接天臺。
接天帆去眼中微,石燕憑虛作意飛。細雨冥蒙洗千樹,倚亭空翠濕人衣。煙濤蹴岸噴成雪,壁立截江江勢折。可憐六代隨流水,世事浮沉生詭譎。我來盤磴細如蚓,我去青山歸一發。輸與鷗鳧恣翔舞,沙行巖宿愛清絕。江客登臨失要津,此水年年落漲痕。遙憶謫仙憑覽處,楚江作酒石為樽。興酣邀月許知己,石上苔衣臥醉魂。風流銷散空回首,此磯閱世成耆舊。造物由來若等閒,坐使萬靈皆入彀。揮手西風吹木葉,夢中一夜云山瘦。
龍閣老翁流落久,如今辛苦去朝天。向來嶺海經行地,分付蠻溪著釣船。
半巖幽草碧毿毿,滴水崖邊結小庵。樹陣石林云叆叇,青岑翠谷鳥呢諵。山僧課罷霞銜岫,樵子歸來月印潭。煩惱不侵天地靜,似茲可洗六塵貪。
睪亭西去遠,一過一凄然。雁宿蘆中月,人歸草際煙。漁家多近水,戎壘半侵田。尚喜馀民在,停舟問昔年。
千里琴書入故村,朋來何惜酒頻溫。也應問訊村南北,兵后耕牛幾具存。
霜蹄踏月早朝回,尾弄紅絲拂紫苔。日暖龍池初洗罷,尚方聞進御鞍來。
斷橋芳草生含路,隔水楊花飛度城。客里不知春早晚,年年杯酒過清明。
月靜花林僻,琴清竹院閑。幽蘭芳短砌,獨鶴下空山。鳥道排云入,松門映雪關。兒童夜歸去,采得紫芝還。
野燒隔江明,官船畏虎停。危檣侵石峽,高枕倚沙汀。樹杪初弦月,蘆根數點螢。一埕香桂酒,自笑獨為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