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西菩山明智寺詩
路轉溪山果大奇,茂林門徑古苔滋。
坐余沿石閑聽水,茶罷巡簷遍讀碑。
飛白灑然前輩字,養魚浴卻向來池。
菖蒲葺葺仙人發,隨我歸來與靜宜。
路轉溪山果大奇,茂林門徑古苔滋。
坐余沿石閑聽水,茶罷巡簷遍讀碑。
飛白灑然前輩字,養魚浴卻向來池。
菖蒲葺葺仙人發,隨我歸來與靜宜。
道路蜿蜒,溪山果然十分奇特,茂密樹林中的寺門小徑上長滿了古老的苔蘚。坐了一會兒后沿著石頭悠閑地聽著溪水聲,喝完茶后沿著屋檐仔細閱讀碑上的文字。碑上有前輩瀟灑的飛白字體,寺里有曾經用來養魚洗浴的池子。菖蒲長得毛茸茸的,就像仙人的頭發,它伴隨著我歸來,讓我感到寧靜適宜。
滋:滋生,這里指苔蘚生長。
沿石:沿著石頭。
巡簷:沿著屋檐。
飛白:一種特殊的書法字體,筆畫中絲絲露白。
葺葺:形容植物細密叢生的樣子。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但從詩的內容推測,詩人可能是在一次游歷途中,偶然來到西菩山明智寺,被寺中的景色和氛圍所吸引,從而創作此詩,以記錄自己的所見所感。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古寺的清幽之景和詩人的閑適心境。其特點是寫景細膩,意境清幽。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古代文人對自然和人文景觀的欣賞與感悟。
舟行何遙遙,南風飏旗尾。江上無雜花,青青盡蘆葦。于時潮已平,波動日光煒。中流雙艫鳴,愛此兒郎偉。餞行豈無詩,成章愧其斐。會看展驥足,如公信無幾。
簾櫳靜,幾日病纏綿。素手纖纖勞敷藥,柔情脈脈立燈前。痛苦亦心歡。
口談祿命似君平,相見無勞問姓名。手弄國香詩滿把,已應人識愛蘭生。
爛柯山下路,猿鳥待多時。今伴少微隱,何愁太史知。葛陂龍化早,遼海鶴歸遲。為問山中叟,如今幾局棋。
春風動地卷紅旌,人在清溪閣上行。歌舞洗空亡國恨,風流太守亦多情。
醉歸忘卻玉搔頭,藤蔓牽衣碧澗流。流到門前尚嗚咽,松風蘿月兩悠悠。
涉盡蠻溪與瘴灣,轉因家難得身閒。應憐白發恩難報,頗怪青云興獨慳。在野有時看射虎,杖藜隨處約登山。泥蟠霧隱真虛擬,西北王師尚未班。
徐侯亭子李侯渠,水石新呈宿莽馀。秋凈野田聞鸛語,云深仙洞隱龍居。驅馳暫駐三湘節,登賦初陪五馬車。此日佳游習池共,他年故事峴山如。
十里宮墻一聚塵,天津晚過客愁新?;ㄌ涠庞顨w來血,樹掛蒼龍脫去鱗。福德儻存終有晉,秣陵未改已無秦。秋風禾黍空南北,見說銅駝會笑人。
為惜美人嬌,長有如花笑。半醉倚紅妝,轉語傳青鳥。眷方深,憐恰好,唯恐相逢少。似這一般情,肯信春光老。
小池新艤野航輕,分得江湖一段清。最是好天良月夜,嬋娟冷浸入窗明。
津亭下葉紛如雨,客子遠游何處所。悠悠一別無還期,相對悲啼不能語。此去山中經幾萬,勸君惟有加餐飯。須臾分手各東西,猶聽前林征馬嘶。
晴不晴兮陰不陰,微微寒意透孤襟。家山忽訝花凋早,游子生憎春已深。卅載流光凝一夢,經風野草臥鳴禽。垂肩佇立無多語,護冢青煙是我心。
朔雪漫沙幾白羝,胡風吹凍滿氈衣。少卿駝馬彌山谷,何似中郎一節歸。
諸佛眾生同說法,一惟直截一迂回。江南春水天相似,白鳥有盟歸去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