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泰山樂章:壽和
烝烝我后,享獻惟夤。
躬酌郁鬯,跪奠明神。
孝莫孝乎,配上帝親。
敬莫敬乎,教天下臣。
烝烝我后,享獻惟夤。
躬酌郁鬯,跪奠明神。
孝莫孝乎,配上帝親。
敬莫敬乎,教天下臣。
我們勤勉的君主,祭祀時十分虔誠。親自酌取郁鬯酒,跪著祭奠明神。沒有比這更孝順的了,能配享上帝親近神靈。沒有比這更恭敬的了,能教化天下的臣子。
烝烝:形容孝德厚美的樣子。后:君主。
享獻:祭祀供獻。惟:語助詞。夤(yín):恭敬。
郁鬯(chàng):古代祭祀用的一種香酒。
奠:向鬼神獻上祭品。
封禪泰山是古代帝王在泰山舉行的祭祀天地的大典,以彰顯自己的功績和受命于天。此詩應是在帝王封禪泰山祭祀時所用的樂章,創作于封禪這一重大活動期間,當時社會注重禮儀和祭祀,帝王通過封禪來宣揚自己的統治合法性和對天地的敬畏。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君主祭祀時的虔誠和孝德,突出其對神靈的敬畏和對天下的教化作用。它具有重要的禮儀文化價值,是研究古代祭祀文化和宮廷樂章的重要資料。
徑蹊曲折屋參差,半是天成半自治。修竹萬竿人獨立,我來搔首菊花期。
春郊馀雪日,河甸起風沙。送折燕中柳,行逢汶上花。賓朋半海內,弟妹各天涯。駐馬臨岐處,飄飄獨望家。
太素卜令宅,希微啟奧基。玄沖纂懿文,虛無承先師。
天際云翻墨,江頭浪輥花。胡僧無鑒識,特地渡流沙。赤骨歷窮擔片板,顛癡?癩豎雙眉。驀生做處難名狀,佛祖當頭聽指揮。
昔在兒童歲,湖山入眼新。只今馀白發,何以報青春。日暖繁游子,年豐樂社神。諸公勤載酒,四事每參辰。
海棠故作十分紅,梨更超然與雪同。文物英華周盛事,風流玄遠晉馀風。
老蠶晚績縮,老女晚嫁辱。曾不如老鼠,翻飛成蝙蝠。
屋角風尖,房櫳曛短,寒衣補綻催針線。天吳紫鳳拆憑伊,剩好鴛鴦休錯剪。黑月霾低,碧紗愁掩,燈添紅暈綿裝繭。倩他排遣過黃昏,永夜沉沉天不管。
昔聞巫山高,今見巫山來。巫山高兮高莫比,金削面面芙蓉開。峽中可望不可即,萬變云煙自朝夕。十二奇峰天造成,我欲從之無羽翼。見此名山真大觀,且留雙眼恣盤桓。聞猿不下思鄉淚,見月徒傷去國魂。誰誣此山下神女,為雨為云總虛語。我為山靈一洗羞,更薦江蘋酹芳醑。
百粵風光麗,三城秋倍妍。祥云連粉堞,皎月耀晴天。水播鯤翎變,花明驥足先。河南原有讖,重見輅生鞭。
數隨鄉薦始登科,清白門中所得多。伯氏文章天下望,家風元是老維摩。
南來數月計多違,節序如流已授衣。旅舍不堪黃葉落,暮天遙望白云飛。唯有同來野僧在,病吟相對說西歸。
低枝垂蕊逗疏陰,不學髯龍干百尋。此去江南知幾驛,只今誰動故人心。
長相憶。日盼竹邊消息。迢遞關山人不識。夢魂何處覓。生就菱枝無力。那更雪泥鴻跡。一去雁魚何寂寂。暮云天際碧。休相憶。難盼石榴消息。欲喚小名人不識。蘭因何處覓。嬌怯腰肢無力。印遍蒼苔鞋跡。滿徑紅芳春寂寂。柳絲搖暮碧。
墜歡依約,佳期迢遞,今古別離無數。自從銀水淺蓬萊,卻贏得年年兩度。鵲橋低亞,鸞軿徐動,指點鬟風鬢霧。只愁羲馭太無憑,便有約也將人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