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次家大人鬻田訓子詩韻
厄窮那復值兇年,典盡貧家五畝田。
暫給簞瓢居巷內,且將經史向窗前。
潛心矻矻先修己,安命棲棲不怨天。
爵祿功名宜自取,尤當勉力務勤拳。
厄窮那復值兇年,典盡貧家五畝田。
暫給簞瓢居巷內,且將經史向窗前。
潛心矻矻先修己,安命棲棲不怨天。
爵祿功名宜自取,尤當勉力務勤拳。
窮困潦倒時又遇上災荒年景,把家里僅有的五畝田都典當出去了。暫且靠微薄的食物在小巷里維持生計,還在窗前研讀經史書籍。專心致志、孜孜不倦地先修養自身,安于命運四處奔波也不埋怨上天。爵祿功名應該靠自己去爭取,尤其應當努力勤奮。
厄窮:窮困潦倒。
兇年:災荒之年。
典:典當。
簞瓢:指微薄的飲食,出自《論語·雍也》“一簞食,一瓢飲”。
矻矻(kū kū):勤勞不懈的樣子。
棲棲(xī xī):忙碌不安的樣子。
勤拳:勤奮懇切。
此詩可能創作于家庭遭遇困境、生活艱難的時期。詩人面臨災荒年景,家庭經濟陷入困境,只能典當田地維持生計。在這樣的背景下,詩人寫下此詩,既是對家庭現狀的感慨,也是對子女的訓誡和鼓勵。
這首詩主旨是在困境中鼓勵家人通過自身努力追求功名。其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語言質樸。它反映了古人在困境中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和對子女的殷切期望,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
一話涔陽舊使君,
郡人回首望青云。
政聲長與江聲在,
自到津樓日夜聞。
滿眼青山未得過,
鏡中無那鬢絲何。
只言旋老轉無事,
欲到中年事更多。
梧桐葉落雁初歸,
迢遞無因寄遠衣。
月照石泉金點冷,
遙望戍樓天欲曉,
滿城冬鼓白云飛。
身隨白日看將老,心與青云自有期。今對晴峰無十里,世緣多累暗生悲。
文字波中去不還,物情初與是非閑。時名竟是無端事,羞對靈山道愛山。
眼看云鶴不相隨,何況塵中事作為。好伴羽人深洞去,月前秋聽玉參差。
歌闋樽殘恨卻偏,憑君不用設離筵。
未趨雉尾隨元老,羽書正急征兵地,須遣頭風處處痊。
闕下經年別,人間兩地情。
壇場新漢將,煙月古隋城。
雁去梁山遠,云高楚岫明。
君家荷藕好,緘恨寄遙程。
執袂還應立馬看,向來離思始知難。
雁飛不見行塵滅,景下山遙極目寒。
舊跡依然已十秋,
雪山當面照銀鉤。
懷恩淚盡霜天曉,
一片余霞映驛樓。
尋常詩思巧如春,
又喜幽亭蕙草新。
本是馨香比君子,
繞欄今更為何人。
已落雙雕血尚新,
鳴鞭走馬又翻身。
憑君莫射南來雁,
恐有家書寄遠人。
晴河萬里色如刀,處處浮云臥碧桃。
仙桂茂時金鏡曉,
他日憶君何處望,九天香滿碧蕭騷。
二月春風江上來,水精波動碎樓臺。
吳王宮殿柳含翠,千秋萬古無消息,國作荒原人作灰。
十二層樓敞畫簷,連去歌盡草纖纖。
空堂病怯階前月,燕子嗔垂一竹簾。
長洲苑外草蕭蕭,
卻算游程歲月遙。
唯有別時今不忘,
暮煙秋雨過楓橋。
泠泠寒水帶霜風,
更在天橋夜景中。
清禁漏閑煙樹寂,
月輪移在上陽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