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
仁義晉陽主,神功致太平。
子孫承事業,婦寺竊權衡。
府衛兵先壞,租庸調不行。
未幾三百載,逆賊入宮城。
仁義晉陽主,神功致太平。
子孫承事業,婦寺竊權衡。
府衛兵先壞,租庸調不行。
未幾三百載,逆賊入宮城。
仁義的唐高祖李淵,憑借神勇之功實現天下太平。子孫繼承他的事業,可宦官和后妃卻竊取了權力。府兵制首先被破壞,租庸調制也無法實行。沒過幾近三百年,逆賊就攻入了宮城。
晉陽主:指唐高祖李淵,他曾任太原留守,太原古稱晉陽,所以稱其為晉陽主。
婦寺:指宮廷中的后妃和宦官。
權衡:指權力。
府衛兵:府兵制是西魏至唐前期實行的兵制,這里說府衛兵先壞指府兵制被破壞。
租庸調:唐朝前期實行的賦稅制度,以征收谷物、布匹或者為政府服役為主。
此詩應是后人回顧唐朝歷史所作。唐朝前期政治清明、經濟繁榮、軍事強大,呈現出盛世景象。但后期隨著宦官專權、藩鎮割據,府兵制和租庸調制等制度遭到破壞,社會矛盾激化,最終走向滅亡。詩人在回顧這段歷史時,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概括唐朝興衰歷史。突出特點是簡潔明了地敘述歷史過程,揭示唐朝衰敗的原因。它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封建王朝因制度腐敗、權力失衡而走向滅亡的規律,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獨特藝術地位,但為研究唐朝歷史提供了文學視角。
靜勝知天定,虛明悟物齊。略伸嗟屈蠖,欲吐喪晴霓。夜雨燈侵幌,春風柳并堤。漫天吹絮盡,一點不沾泥。
宦游千里遠相從,自是生同死亦同。比翼高飛天外鳥,連枝深結徑邊叢。煙沉古匣梅窗冷,塵掩遺編蕙帳空。此日孤兒多感恨,建江江水正流東。
憶昨經洪井,連朝點玳筵。東湖波浩蕩,南苑月嬋娟。偃飲驚三雅,蛩吟羨百篇。祗今悲舊事,何日奠新阡。
所長孰不愿施之,豈肯言吾未信斯。大是此心真不昧,斷知天地不容欺。
苦陰三月黯晴暉,道遠心忙思欲飛。山鳥莫啼泥滑滑,瘴煙才起雨霏霏。夜長古驛聞雞早,日落荒林見客稀。困倚肩輿厭沾濕,幸無塵土上征衣。
望驪山秦宮,凌漢周火連天。到如今、繁華理瓦礫,恩愛付塵煙。周家長,秦家短,眼前一樣凋殘。嘆溫泉玉娥,參乘翠輦嗚鑾。到如今、西風吹水冷,孤月照沙寒。飛霜樓,明珠殿,無人更倚朱闌。
亦是尋常朝復夕,何當茲夕倍愁予。莫將爆竹驚窮鬼,只合燒桐煮白魚。朔雪自能填客夢,春風無望到吾廬。可憐年盡寒難盡,土榻斜眠枕破書。
奇峰七二立層霄,云幕撩開一一瞧。能量正傳天以北,極光斜跳樹之梢。文章海內驚何有?車馬江干駐漫勞。不與時人爭道路,重陽過后補登高。
奇男異母遘機鋒,密意都傳進食中。報者固非哀亦假,故將一怒誑英雄。
山東推望族,泉室閟歸真。善政馀談舌,清風在縉紳。薤晞無復露,草弱漫棲塵。賴有傳家慶,光華列世臣。
皇云遘屯邅,丕變競興學。四方被聲教,繡衣出差錯。坐圖昧根據,廷謀脫羈縛。東鄰弦歌盛,望洋指先覺。裹糧遣就之,翕合飽咨度。虛往而實歸,群公亦垂橐。劉侯鶱騰姿,影海聳片鶚。爰整關中駕,過憩潯陽郭。鄉井有斯人,夙心契冥漠。把袂奮談舌,燈搖涕欲落。鄒魯道經天,萬冶護其躍。刮磨發光精,九州可照爚。沉沉龍養淵,浩浩魚縱壑。因時為污隆,闔辟在筦鑰。恢疏慎所持,族命顧有托。飄鬢廬峰旁,積痗寫一酌。
癡呆賣盡買來愁,曾遣游蹤到上猶。幾載年成全小取,何人天下果先憂。有頭戴我行千里,攜手與君隔四秋。安得清簫明月夜,乍臨玉貌又珠喉。
咿啞三五集漁童,課本親書字不工。寫到鰱鳙鱸鱖句,真疑筆畫疊重重。
南枝漏泄東君信,點破江南一片春。鐵笛一聲山月冷,半空飛下縞衣人。
遍地秋風落木號,平原駐馬仰天高。徘徊莫試強弓手,為惜云霄一羽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