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曾伯玉借長編二首 其一
白露下百草,迅商薄修林。
幽人起長懷,感此節物深。
攬衣自徘徊,撫劍還悲吟。
丈夫各有志,莫作兒曹心。
涉遠當疾趨,畏景須就陰。
愿言理輕車,去上南山岑。
白露下百草,迅商薄修林。
幽人起長懷,感此節物深。
攬衣自徘徊,撫劍還悲吟。
丈夫各有志,莫作兒曹心。
涉遠當疾趨,畏景須就陰。
愿言理輕車,去上南山岑。
白露降落在百草之上,秋風吹拂著高大的樹林。幽居之人引發了悠長的感慨,深深感觸這季節的變化。披上衣服獨自徘徊,撫摸著劍又悲傷地吟唱。大丈夫各自有志向,不要有小兒女的心態。遠行應當快速前行,害怕炎熱就要靠近陰涼處。希望能駕著輕便的車,前往南山的高處。
迅商:指秋風,古代以五音配四季,商屬秋。
薄:迫近,吹拂。
修林:高大的樹林。
幽人:幽居之人,這里可能指詩人自己。
攬衣:披衣。
兒曹:小兒女。
畏景:害怕炎熱,景通“影”,這里指炎熱。
南山岑:南山的高處。
具體創作背景不詳,但從詩中可以推測,可能是詩人在秋季看到季節變化,引發了對人生的思考,同時也是對曾伯玉的一種勉勵,表達自己和對對方的志向期許。
這首詩主旨是激勵人們要有遠大志向,勇往直前。其特點是借景抒情與直抒胸臆結合,語言質樸有力。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恨個儂無賴,嬌賣眼、春心偷擲。蒼苔落花,一雙先印下。月樣春跡。聞氣不知名,似仙樹御香,水邊韓國。羅襦襟解聞香澤,雌蝶雄蜂,東城南陌。何人輕憐痛惜。窺宋玉鄰墻,巫山寧隔。尋尋覓覓。又暮云凝碧。良夜千金,繁華一息。楚宮盼睞留客。愛長袖風流,鐘情何極。唱道是、鳳幃深處附素足。顫裊周旋惡。憐伊盡傾側。叫檀郎枉春夕。恐佳期別后青天樣,何由再得。
不向天龍會里尋,空堂丈草漫沉吟。田衣獨耐長邊冷,鐵篴橫吹太古音。金色何妨三度舞,神光又見一腰深。了知處處笙歌滿,休悔從前錯用心。
百仞玄云片玉清,園林風致似虞廷。只緣解得高山意,指下無音太古情。
神僧昔渡海,覆舟耀靈蹤。不隨滄溟去,化作青芙蓉。宿云晻曖深,夜雨蒼翠重。摶桑炫初旭,輝耀在高峰。
大小雙忽雷,故事越千祀。伐材奉使中,巧制韓滉始。變亂散唐宮,歷歷興亡史。收玩幾名流,燕庭資嫁女。奇遇到今世,尤物合兩美。曾登主人閣,拂拭傲綠綺。戲語失瑞山,誰解一彈指。廢拍形歌詩,側聽寧悅耳。擱筆十年間,負諾不愧恥。奈何增二圖,未忘頑似鄙。吾衰臥溪屋,坐閱九鼎徙。強詠無好懷,敢與泰娘比。獨憐枕上人,跂腳接風軌。終期調黃鐘,雌雄鳳吟起。
公子無腸者,如何腹一團?滿身皆甲胄,多足轉蹣跚。罪爾橫行甚,法宜支解完!持螯開畢甕,一笑問州官。
陽關柳新。玉河波煖,燕閣春深。斜陽滿目增愁悶。別酒重斟。北邙坂,英雄休問。霸陵橋,芳勝休尋。越兜起,離人恨。似這等、浮名絆引。只待長臥華山云。
露臥繩床伴月孤,覺來身似在冰壺。仆夫喜報天將曉,又挈行裝問去途。
弦誦瑯瑯兩岸聞,此風尤足張吾軍。兒童相顧驚相問,莫是當年舊主人。
奉侍高堂跡久韜,半巖水石數間茅。潤沾曉露蒼苔滑,寒鎖春云綠樹高。映竹謾看雞啄黍,隔林空聽雞鳴皋。溪橋回首斜陽外,路草凝煙共郁陶。
我文不逮口,我口不逮思。奇想起中夜,欲達難為詞。倉頡制文字,筆畫有窮時。持此宣中情,如驢逐電馳。矧彼陋室輩,糕字不敢題。語文貴新創,門限安足羈。此意復彷徨,下筆又躇踟。有手而無膽,我念真成癡。
又見筇開一境新,九重峰上禮高人。曾經坎坷情彌篤,畢竟祥和物可親。朋至樂同于稚子,夜成詩誦與星辰。知公別有桃源在,白首歸來欲問津。
今代詩書帥,收功百戰馀。人誰不開府,公獨帶除書。死后家無甔,生前客有車。輕財并待士,此意果何如。
橐筆經年意未窮,芒鞋緊峭任西東。星文已見龍津合,電影終憐冀北空。瓶貯天山山畔雪,錫飛遼海海門風。何時擁毳團圞話,坐數寒更榾柮紅。
信天翁與白頭翁,孰是歪風孰正風。天下幾曾少芻狗,吾生何便計雞蟲。三人大笑空前古,二白之間介一窮。若比黃花詩更瘦,秋山木落雨濛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