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王維謹挽李察院二首 其一
關洛蕭條南渡日,龜山往事屬龍津。
過庭詩禮傳宗旨,蓋世功名付后人。
風憲只身中與外,清忠壯節晚如新。
崇蘭香歇玉剛折,定與天皇作侍臣。
關洛蕭條南渡日,龜山往事屬龍津。
過庭詩禮傳宗旨,蓋世功名付后人。
風憲只身中與外,清忠壯節晚如新。
崇蘭香歇玉剛折,定與天皇作侍臣。
關洛地區在南渡之時一片蕭條,龜山的往事已與龍津相關。在家中傳承詩禮并傳達宗旨,蓋世的功名留給了后人。您獨自秉持風憲之責于朝廷內外,清正忠誠、壯烈氣節到晚年仍如新一般。如同崇高的蘭花香氣消散、美玉剛折損,您注定會成為天皇的侍臣。
關洛:宋代理學的兩個學派,這里可能指代特定地域或學術傳承。
南渡:指宋朝朝廷南遷之事。
龜山:可能是地名或有特定指代,常與學術、人物相關。
龍津:可能是地名或有象征意義。
過庭詩禮:出自《論語》,指父親對兒子的教誨。
風憲:指御史等監察官員的風紀法度。
崇蘭:高尚的蘭花,象征高潔品質。
此詩創作于宋朝南渡之后,當時社會局勢動蕩,文化學術也隨之變遷。詩人代王維而作,為悼念李察院而寫。李察院可能是一位在學術傳承、朝廷風紀等方面有重要貢獻的人物,詩人通過此詩表達對他的敬重與緬懷。
這首挽詩主旨是悼念李察院,突出其在學術傳承和朝廷事務中的功績與高尚品格。它以莊重典雅的語言,展現了當時的歷史背景和人物形象,在同類挽詩中具有一定代表性,反映了當時人們對賢能之士的敬重。
綠野年來喜有秋,行春到處小淹留。
朝陽亭上初披霧,水月巖中更枕流。
竹徑不容周俗駕,桃蹊還泊晉漁舟。
遨頭自愧非元老,濫總師干乏壯猷。
昭代賓賢禮意誠,鎬京設席藹儒纓。
龍飛十二周星紀,鵬運三千擊水程。
云漢成章新寵渥,鈞天張樂播和平。
微臣置饋申規戒,賢網雖恢用欲精。
見慣不驚如四時,流光任逐鬢蓬飛。
日從南去老龍蟄,火向西流玄鳥歸。
荷子感時堂蟋蟀,移書勞我室伊威。
益嗟往日無良友,四十八年成一非。
百年詩老臥空山,猶憶當時語帶酸。
贏得兒童喚夫子,可憐名位祇都官。
手編新史唐文備,骨立殘碑漢籀漫。
落日牛羊上丘隴,草埋翁仲獨峨冠。
平地九折坂,通天一片心。
寧甘門骯臟,不與俗浮沉。
方授縱橫對,忍聞虞殯音。
平都秋月白,精爽伴王陰。
方春不及與劭農,十月郊行勞歲功。
因記旱云占晻濭,更愁霖雨望曈眬。
田苗粒粒祈禳里,民命絲絲嘆恨中。
憂國愿豐雖我志,更須人事與天通。
窗寒研冷一生酸,坎止流行百念寬。
劍騎已荒江北草,簡編歸伴室中蘭。
孰癡孰覺從渠看,真是真非只我觀。
掩淚方相人已矣,廣平遺錄僅留殘。
何代無豪杰,惟公氣獨剛。
束身同絞??,遺訓辟緇黃。
定力老逾壯,英魂凜不忘。
蜀名省科調,猶說鄭文昌。
晨策犯層巔,危如峭壁緣。
溪明人在地,路絕馬行天。
松倚露云立,稻依霜雨眠。
不知歲年晚,撫事亦悠然。
天地大廬舍,誰使渠滔滔。
擬如原卜居,卷屋皆波濤。
又思囚山賦,匪虎吾狴牢。
獨惟安樂窩,邵子差雄豪。
駕言欲問津,蔽吾以蓬蒿。
頗思振衣起,濁酒且自陶。
一生任運耳,目送冥鴻高。
好漢三巴杰,危言九陛忠。
王前留孟子,國爾念周公。
日馭龍堆出,天昏虎踞雄。
收聲諸老盡,銘有后谿翁。
椅梧未成琴,修干埋積雪。
嶰竹斷成律,其竅春自發。
所遇時使然,誰與指摽月。
仙翁急抽關,乞我云母屑。
胸次知蟠幾監書,事隨天理只平鋪。
來從京兆德星社,攬取西峨明月湖。
民豈無衣須補綻,極元有柱要撐扶。
欲知天授西平意,繡帽臨戎為萬夫。
曾記嘉陵共艤舟,江風又是荻花秋。
三年長別不一見,十事欲言還九休。
??聘交馳淮水濁,行程不定隴云愁。
鳳鳴已向朝陽去,飛雨殘霞濕柁樓。
重葩殗葉露華濃,不忝家聲得似公。
言行端和今世楷,貌心醇質古人風。
直將趨走二三節,換取寬閑五百弓。
如此名卿緣手盡,同時更送竹溪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