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居春暮書懷
自哂鄙夫多野性,貧居數畝半臨湍。
溪云雜雨來茅屋,
更憐童子宜春服,花里尋師指杏壇。
自哂鄙夫多野性,貧居數畝半臨湍。
溪云雜雨來茅屋,
更憐童子宜春服,花里尋師指杏壇。
我自嘲自己這粗俗之人有很多野性,貧困地居住在幾畝地且一半臨近急流的地方。溪上的云夾雜著雨來到茅屋,更喜愛童子穿上適合春天的衣服,在花叢中尋找老師并指著杏壇。
哂:譏笑,自嘲。
鄙夫:指作者自己,自謙之詞。
野性:不加約束的性情。
湍:急流的水。
更憐:更喜愛。
杏壇:相傳為孔子聚徒授業講學之處,后泛指授徒講學之處。
由于缺乏更多背景信息,推測這首詩可能創作于詩人隱居鄉村之時。當時他遠離塵世喧囂,在簡陋居所中過著平淡生活,在暮春時節有感而發創作此詩,以表達自己對當下生活的感受。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幽居生活的閑適與美好。其特點是景中含情,用簡潔的語言勾勒出鮮活畫面。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顯著地位,但展現了詩人獨特的生活情趣和心境。
寒樹嘌風二月梅,玄云幽靄競相推。豈必無霞即無雨,旻天常亦震虛雷。
十載浮云傍逐臣,歸來不改漢宮春。摩挲金馬宮門外,誰識當時諫獵人。
老農酣歌望捫腹,旱魃何為敢予毒。九淵再拜款神龍,仰空但見屯云簇。天公愛民亦自惜,我愧無功神弗福。愿看一洗注天瓢,未須震暴如車軸。今年淮西蹙胡騎,王師盡掃無馀類。武王伐紂報豐年,今者驕陽豈天意。東求三茅西采石,塔中至人肯徒視。明朝掣電駭翻盆,婦子猶能飽遺滯。
爐熏兼茗碗,清夜只夫君。漁艇出無緒,僧鐘遞不分。次花臨水月,先鳥近巖云。坐冷忘歸去,荷衣半蘚文。
西山塵境外,水木本清虛。自結詩書侶,長留仙佛居。顛汪遺蛻后,狂李涅槃初。重會知何日,衰顏豈待渠。
病身似怯暮來風,老眼還驚霽后虹。落日偏明松表里,好山分占水西東。
汝瞻當日預文盟,七十人中最妙齡。別久恨無書寄雁,夜深猶記案帷螢。我叨天幸登科甲,子盍心期紹品丁。后會阿蒙須刮目,流聲不減國蘭馨。
激楚嗟難和,霓裳更可同。更闌朱鳥下,聲斷碧云中。稍歇沾花雨,還吹落帽風。萬松期不至,半偈欲騰空。
梅山寄我近來詩,便恐諸郎氣盡低。雙井派中真法嗣,莫將輕比順阇黎。
松下相逢雪雨乖,人生何必泥形骸。竹籬一醉休惆悵,只么神交自是佳。褪粉殘妝對鏡慵,楚蹤秦跡恨匆匆。芳心不被春風折,誰揉香肌滿籍紅。欲洗年年墮謫心,仙人空返白云岑。飛花欲落頻回首,老去風情尚不禁。寂寞幽香圣得知,醉來樹下酹冰肌。更須呼我碧花唾,聽唱新翻一剪詞。只在溪橋野屋邊,霜饕雪虐不能干。可人風韻元蕭散,莫道花仙骨相寒。約束寒梅作主張,此花解事助凄涼。暗香月下熏詩骨,怪見吟來句句香。屐痕印雪不粘塵,去采南枝繭栗春。待得杏桃蹊樹下,我家風味已生仁。
水殿菲菲綠霧浮,貂蟬濟濟講筵優。影搖蠹簡三千字,光燭龍章十二旒。瑣辟洞門天不夜,珠簾澄徹氣長秋。寶箴擬獻狂心切,冰柱何庸險語收。玉棟璇題聳閬風,牙簽錦褾徹宸聰。天臨寶鑒虛空上,人在冰壺皎潔中。列圣皇明齊日月,百年文物爛云虹。抱經莫訝儒冠冷,映雪誰能禁籍通。
東方白兮,雞鳴膠膠。鼓予棹兮,沙之坳。明星上船桅,北斗入地離離。蘆中人,逝而逝而。
榜題仁壽睿思東,星列鉤陳繡閣重。中使三時羞玉食,地涼不用暑衣供。
立憲變法庸有濟,桔梗豨苓線為帝。改良文學新青年,五四運動排濁世。
昨夜南風起洞庭,曉來湖上雨溟溟。忽看天際驚濤白,失卻君山一點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