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孫十尉溫縣
飛花落絮滿河橋,千里傷心送客遙。
不惜蕓香染黃綬,急管繁弦催一醉,頹陽不駐引征鑣。
飛花落絮滿河橋,千里傷心送客遙。
不惜蕓香染黃綬,急管繁弦催一醉,頹陽不駐引征鑣。
飛舞的落花和飄飛的柳絮布滿了河橋,送別友人遠行千里,我滿心傷感。不憐惜讓蕓香的香氣沾染了那黃色的官印綬帶,急促繁密的樂聲催促著我一醉解愁,西下的夕陽留不住友人遠行的車馬。
飛花落絮:飛舞的落花和飄飛的柳絮,描繪暮春景象。
蕓香:古人藏書用蕓香防蠹,這里可能暗示孫十尉從事與書籍相關的文職工作。
黃綬:黃色的印綬,是低級官員的標志。
急管繁弦:指節奏急促、音調繁復的樂聲。
頹陽:西下的夕陽。
征鑣:遠行的車馬。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的內容可知是詩人在暮春時節送別友人孫十去溫縣赴任時所作。當時可能社會相對穩定,詩人與友人情誼深厚,故而對友人遠行充滿不舍。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以景襯情。它展現了唐代送別詩的典型風格,在文學史上雖不算特別著名,但體現了當時送別詩的情感表達和藝術手法。
流云絕壁逗微風,萬頃煙光淡欲空。不為扁舟尋范蠡,生涯原在釣車中。
寒食吾鄉土,無餳不禁燒。梨花淹客舍,春草夢西樵。愁處啼鶯斷,歸期落絮飄。天涯一杯酒,風雨暗河橋。
萬里蒼梧入望長,薇垣新治日馨香。已知南去無鸮獍,更擬西郊聽鳳凰。談笑定應多暇日,羈縻況復有成章。幕中還試鐘王帖,書遍闌干葉上霜。
銅槃色朱綠,石子白如玉。客從山中來,挹我泉一掬。
一點芳心冷若灰,寂無夢想惹塵埃。東君總領鶯花處,浪蝶狂蜂不自來。
閉門天光井底黑,出門路多塵逼側。塵中走殺風馬牛,覿面相逢莫相識。十字街頭冷眼看,齊國于陵稱巨擘。自誇學究會談禪,不似經生數行墨。五十長齋不出家,慣向肉邊尋菜吃。明明一個魯諸生,被人喚作優婆塞。憶昔與君俱盛年,吟詩壓倒元與白。參差馬齒愧稱兄,潦倒雞壇過半百。當時揮手各西東,十載生涯分主客。腐儒幾赴選官場,山僧直入無生國。后來原是過來人,走卻金烏無處覓。壯心未遂勿復云,底事無成深可惜。舊年不覺又新年,元旦才過又元夕。燈市看看月正圓,現成一句真消息。張拙秀才知不知,花開但借東風力。
萬綠煙生水一環,留丹點翠挹孤山。長橋九曲花時度,樹色能招好鳥還。
塞垣寒太早,裘馬凜秋分。山雪爭初日,河冰亂白云。一關天上度,雙角月中聞。故國南歸好,無因逐雁群。
悠悠楚水,靄靄吳云。孰作之合,胡然而分。豈無良朋,我獨子忻。于穆令德,有粲其文。
汀洲蘋滿。記翠籠采采,相將鄰媛。蒼渚煙生,金支光爛,人在霧綃鮫館。小鬟頓成云散,羅襪凌波不見。翠鸞遠,但清溪如鏡,野花留靨。情眷。驚變現。身后神功,絲滿吳蠶繭。漢女菱歌,湘妃瑤瑟,香動倚云層殿。彤車載花一色,醉盡碧桃清宴。故山晚,嘆流年一笑,人間飛電。
客子今年駝褐寬,鄧州三月始春寒。簾鉤掛盡蒲團穩,十丈虛庭借雨看。
碎媼酒,臥媼壚。武家壚畔鼾呼呼。豐沛中,群酒徒。噱季鼻大糟所都。誰喚隆準而公乎。十二年,左纛還。著紅衫,應午炎。七尺所臨萬馬環。諸王列侯敢不虔。獵徒酒伴隘巷看。獨召故老金爵乾。惜青春,赭朱顏。乃思猛士得將安。歸問野雞還我韓。
載書初詣闕,沿牒復歸吳。經笥諸生學,章縫魯國儒。軒車榮故里,雨雪戒長途。白虎群賢在,還來賦論都。
兩曲紅綾《子夜歌》,鴛鴦夢醒較誰多。合歡不是裁縫狹,織女機頭少一梭。
秋華澹有姿,有香亦堪佩。若當春風時,為蘭復為蕙。悠然山澤間,金紫豈不貴。石丈有新盟,南山正相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