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智蟾上人游天臺
昔年在伊洛,林壑每相從。
對掃竹下榻,坐思湖上峰。
自言伊洛波,每起滄洲憶。
今茲道行游,千里東南國。
都門汴河上,柳色入青煙。
流水向淮浦,歸人隨越船。
東南遍林??,萬壑新流滿。
小桂綠應芳,江春行已晚。
藹藹赤城陰,依依識古岑。
一去誰復見,石橋云霧深。
昔年在伊洛,林壑每相從。
對掃竹下榻,坐思湖上峰。
自言伊洛波,每起滄洲憶。
今茲道行游,千里東南國。
都門汴河上,柳色入青煙。
流水向淮浦,歸人隨越船。
東南遍林??,萬壑新流滿。
小桂綠應芳,江春行已晚。
藹藹赤城陰,依依識古岑。
一去誰復見,石橋云霧深。
往年在伊洛之地,我常與你一同在山林溝壑間相伴。我們相對清掃竹下的坐榻,坐著遙想湖上的山峰。你曾說伊洛的水波,常勾起你對遠方仙境的思念。如今你踏上行游之路,要前往千里之外的東南之地。在都城汴河之上,柳色融入裊裊青煙。流水朝著淮浦流去,你隨著前往越地的船只遠去。東南的山林峰巒遍布,萬千溝壑都漲滿了新流。小桂樹應該正吐露著芬芳,江上的春天也快過去了。那赤城山被云霧籠罩,隱隱約約能辨認出古老的山峰。你這一去誰還能再見到你呢,那石橋深藏在云霧深處。
伊洛:伊水和洛水,在今河南境內。
滄洲:濱水的地方,常指隱士居住的地方,這里有仙境之意。
都門:都城的城門,這里指北宋都城汴京。
淮浦:淮河岸邊。
林??(yǎn):山林峰巒。
赤城:山名,在今浙江天臺縣北。
古岑:古老的山峰。
此詩創作背景可能是北宋時期,詩人與智蟾上人曾在伊洛有過一段相處時光,建立了深厚的情誼。當智蟾上人要前往東南天臺行游時,詩人在都城汴河送別,有感而發創作了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突出特點是將回憶與現實交織,借景抒情。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太著名,但展現了宋代送別詩的一般風貌,體現了詩人對友情的珍視。
百里見青山,言旋諒非徐。風波仍水宿,龍蛇驚夜居。明發尤慘澹,川途尚修紆。水駛凌方約,云寒日未舒。彌亙多芳草,寂歷少畋漁。寒光冒明湖,朔風轉高墟。舊事成往跡,馀生惟讀書。古人不可見,歲莫安所如。
與君生別離,朱簾長不開。春風故相撩,燕子雙歸來。昨夜海棠花,睡足西窗雨。春夢若無憑,知在阿誰處。下階拜新月,空庭夜如水。相思隔千里,未有團圓意。
一圣龍飛德足稱,其亡凜凜涉春冰。千山風烈來從虎,萬里云垂看舉鵬。堯舜徽猷無闕失,良平妙算足依憑。華夷混一非多日,浮海長桴未可乘。
參橫葉落闌干角,夜氣侵人覺衣薄。香醪只怕玉樽空,殘燈旋剔金釭落。夢回酒醒聽啼鴉,起看霜晴日襯霞。笑道紅梅夜來發,臨階自摘一枝花。
客來揮麈對觥船,客去焚香閱簡編。車馬軟紅塵里走,不知委巷有壺天。
今夜今年聚,誰知骨肉稀。汝猶悲燎粥,子豈那于飛。對火霜威入,侵杯月色微。斗斜燈更續,不是醉無歸。
何人能武又能文,幕府元僚思不群。萬里江湖俱作客,十年京國兩逢君。花邊聽雨秋聲早,馬上聞鐘曙色分。去去若逢鄉舊問,官閒頻自策詩勛。
曾約還轅訪爵羅,幾回掃榻佇經過。待先生敬雖如此,與老人期柰后何。走馬看花消許急,殺雞為黍誤儂多。吳中故舊還相問,一臂偏枯兩鬢皤。向來參請遍諸方,恍惚如癡亦似狂。雪與膝平猶未退,斤從鼻過了無傷。拈花弟子知誰悟,撼樹群兒不自量。極欲為君露消息,天寒日短話頭長。
兩頭纖纖姬姓分,半黑半白秦皇嗔。腷腷膊膊項羽陳,磊磊落落沛亭人。
妻課茶經子酒經,梧桐長為蔭園庭。夕陽樓接千山葉,大海波環一嶼青。雨后板興呼鶴去,云間藜杖送鴻冥。維舟來下陳蕃榻,高議金門儻許聽。
清清冷月色,皎皎白蓮花。冷如生死夢,見說恒河沙。
江頭微暄冰始開,河橋一夜春風來。傷心宛似叢臺下,青青草色青如苔。二月三月青門道,積素浮光不堪掃。酒幔煙中望卻無,釣磯水畔看還好。橋上蕭條人幾家,芳洲漠漠楚天涯。暝隨斷梗飄寒雨,晴逐游絲映落花。龍門還家孟諸野,清樽惆悵河橋下。臨岐盡醉歌送君,草上片時駐君馬。
海云飛盡見冰奩,止水無聲墮玉蟾。涼影滿天秋袂冷,為誰遙夜獨鉤簾。
五典笙簧莫浪吹,三墳金玉久相貽。獨留古意還千古,盡洗時心又一時。
小店荒籬任意開,亂依叢棘半蒼苔。春時料有何人折,多是匆匆驛使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