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金山寺
地接龍宮漲浪賒,鷲峰岑絕倚云斜。
巖披宿霧三竿日,路引迷人四照花。
海國盜牙爭起塔,河童施缽但驚沙。
春蘿攀倚難成去,山谷踈鐘落暮霞。
地接龍宮漲浪賒,鷲峰岑絕倚云斜。
巖披宿霧三竿日,路引迷人四照花。
海國盜牙爭起塔,河童施缽但驚沙。
春蘿攀倚難成去,山谷踈鐘落暮霞。
此地連接龍宮,漲起的波浪浩渺無邊,鷲峰高聳入云,傾斜著倚靠在云端。山巖上還披著隔夜的霧氣,此時已日上三竿,道路旁的四照花吸引著行人。海上的強盜們爭奪著建造佛塔,河童施缽只驚起一片沙塵。春天的藤蘿讓人攀附著難以離去,山谷中稀疏的鐘聲在暮霞中響起。
賒:長遠、遼闊。
鷲峰:通常指靈鷲山,這里借指金山寺所在山峰。
三竿日:太陽升得有三根竹竿那么高,指時間不早了。
四照花:一種植物。
盜牙:可能指強盜之類的人。
河童:傳說中的水中精靈。
春蘿:春天的藤蘿。
踈鐘:稀疏的鐘聲。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考證。推測詩人游覽金山寺,被其壯麗景色和獨特氛圍所打動,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社會可能存在一定動蕩,詩中‘海國盜牙爭起塔’或許有所反映。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金山寺的景色與氛圍,突出其壯美與神秘。其特點在于意象豐富、意境獨特、語言優美。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太知名,但展現了詩人的創作才華和對自然、佛禪的感悟。
我來尋道士,恍惚入雞山。徑僻春云滿,巖空夜月閒。香臺修竹里,清磬綠蘿間。為愛紅塵斷,跏趺日暮還。
將軍樹勛起云中,結發慷慨從飛龍。幾年擁節驅羆熊,扶桑日出西崆峒。旄頭射落天山空,青海不復烽火紅。仁義之將良可宗,丈夫不數衛霍功。時清包裹刀與弓,八蠻入貢重譯通。朅來分閫何從容,敦崇詩禮輕豪豐。所居之堂名懷忠,懷忠事業應無窮。我雖儒冠心頗雄,寸管不讓三尺鋒。等閒禆補造化功,擬今四海歌皇風,懷忠將無與君同。
看遍天下山,莫如雪山好。幻出白帝魂,劃破青天曉。屏張銀嶙峋,龍騰玉夭矯。百谷分寒濤,萬古絕飛鳥。霞外吐光晶,雨馀貢窈窕。永作蠻云障,特生玉蓮皎。造化秘孤秀,泰華慚卑小。道人神形清,凍猿顏色愀。一世不能涅,群巒但相繞。嶺半霧冥冥,峰頭月了了。會有素心人,相期淩八表。
吾謀適不愜,云山道欲安。春風催鳥喚,遲日上闌干。
老檜何年解服盆,病膚猶帶石苔痕。不知多少攣拳苦,消得斯須灌溉恩。屈節無材干梓匠,秾華有類閱朱門。從渠束縛人休笑,歲晚心期只自存。
二十年來一夢歸,楚臺秦館事應非。春魂想化西園蝶,猶向碧桃花下飛。
衲子向來元士子,詩僧遮莫更禪僧。不妨參透諸方得,別有宮墻第一層。湖上諸峰紫翠間,三年欲到幾曾閑。儂今去處渠知么,不是南山即北山。
涼風颯江介,云日彌城邑。玄宮冠隆坻,爽林秋氣裛。右瞰靈波長,左拱朝寺襲。紅蘭委神皋,華薄冒原隰。晨往苦夕歸,孤懷忌群集。卑枝迕高蓋,促席妨長什。雅投幽翰期,詎宜悲絲泣。頓轡東軒中,緩帶曲阿級。松游翠陰重,桂動香露濕。檻高睇營營,巢返聽戢戢。托身本難稽,超景嗟未及。臨發耽須臾,青驪解還縶。
白澗含清光,宴坐夜方寂。起視天宇寬,月明露花滴。
出郭仙城近,探幽福地遙。珠林行窈窕,錦石上岧峣。云里仙人酒,山中玉女簫。蓬萊去何許,東望海邊潮。
浪涌珠江口。送流光,中秋剛過,又當重九。尚記圓圓佳哉月,清氣暗香盈袖。銀霜灑,冰涼宇宙。詩卷埋頭消此夕,縱登高,天意誰能剖。且醉那,菊花酒。軟紅塵里隨緣走。借西風,浮云變幻,白衣蒼狗。詞客生涯原是夢,混沌狂沙金縷。多歧路,無非左右。自在自然行自素,更悠然,但愿人長久。封寄這,相思豆。
岸頭柔草留春態,湖上清風敵夏陽。遠遠青山如小艇,悠然劃入水中央。飄飖風色如邀艇,瀲滟波光欲語吾:“幻作蓮花祈帝力,一生管領此閑湖”。桂艇移偏千片葉,詩懷迷醉萬群香。荷花浴出無些飾,乞與清清雨作裳。層帷薄薄透涼風,數蕊黃黃繞四叢。恨不身如蜓影小,年年端坐藕房中。層浪密如針銹草,小舟快若電穿云。我真荷帝巡千國,萬葉亭亭鼓掌迎。重吟細把不能歸,我見荷花意已迷。唯有鷺鷥情債了,淡然飛去復飛回。筑室將除三畝草,移舟欲盡萬灣湖。誰歟西子搴裳共,日宿荷花夜讀書。澆頭井水冰生脊,逐袂荷風淡入魂。小坐雞邊深木下,清蟬時響兩三聲。陽光暑午似刀揮,閑助連錘打豆灰。忽捲烏云天欲雨,蜻蜓野鳥亂群飛。
馬首春星雙玉珂,五陵花發奈君何。俱稱使者朝天去,獨有樓船駕海過。野戍峰煙諸粵滿,人家雨色八閩多。歸逢父老無相難,好請長纓系尉佗。
一泓水樹橫秋色,半枕松風歸鶴聲。個里未能忘宿習,因人幻出百千情。
塞外何紛紛,胡騎欲成群。爾時始應募,來投霍冠軍。刀含四尺影,劍抱七星文。袖間血灑地,車中旌拂云。輕軀如未殯,終當厚報君。仆本邊城將,馳射靈關下。箭銜雁門石,氣振武安瓦。勛輕賞廢丘,名高拜橫野。留書應鑿楹,傳功須勒社。徒傾七尺命,酬恩終自寡。聞君報一餐,遠送出平野。玉標丹霞劍,金絡艷光馬。高旗入漢飛,長鞭歷地寫。曙星海中出,曉月山頭下。歲晏坐論功,自有思臣者。臨淄重蹴鞠,曲城好擊刺。不要身后名,專騁眼前智。君看班定遠,立功不負義。掣拽二丈旗,躑躅雙鳧騎。但問相知否,死生無險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