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秦州田元均
由來邊將用儒臣,坐以威名撫漢軍。
萬馬不嘶聽號令,諸蕃無事著耕耘。
夢回夜帳聞羌笛,詩就高樓對隴云。
莫忘鎮陽遺愛在,北潭桃李正氛氳。
由來邊將用儒臣,坐以威名撫漢軍。
萬馬不嘶聽號令,諸蕃無事著耕耘。
夢回夜帳聞羌笛,詩就高樓對隴云。
莫忘鎮陽遺愛在,北潭桃李正氛氳。
向來邊地將領任用儒臣,憑借威名就能安撫漢軍。萬馬無聲靜聽號令,各少數民族太平無事從事耕耘。夜里在營帳中夢回,聽聞羌笛之聲,在高樓上賦詩,面對隴地的浮云。不要忘記在鎮陽留下的仁愛,北潭的桃李正芬芳。
秦州:今甘肅天水一帶。田元均:即田況,曾任秦州知州。
儒臣:有學識的大臣。
漢軍:指宋朝的軍隊。
諸蕃:指西北各少數民族。
隴云:隴地的云。
鎮陽:今河北正定。遺愛:指留下的仁愛和政績。
北潭:鎮陽的一個景點。氛氳:形容香氣濃郁。
此詩是歐陽修寫給田況的。田況曾任秦州知州,以儒臣身份鎮邊,政績顯著。歐陽修與田況交好,寫此詩表達對他的贊美和期望。創作時間大約在北宋時期,當時西北邊境局勢較為復雜,需要有才能的將領鎮守。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田元均的邊地治理才能和功績。其特點是將邊地的軍事與生活場景相結合,既展現威嚴又有詩意。在文學史上體現了歐陽修詩歌關注現實、情感真摯的風格。
罷熏香,慵傅粉。睡起又添新困。斜漢沒,曉煙橫。歸鴻三兩聲。愁無際,夢千里。江上早生秋意。風動屋,浪催舟。莫登江上樓。一江風,三日雨。黯黯別離情緒。帆去疾,雁歸遲。連天衰草時。相思極,終無益。悔把玉環輕擲。環易缺,玦難圓。寸心私自憐。蕙初殘,荷欲盡。又是一年秋訊。懷舊國,倚疏櫳。泬寥天宇空。閑無那,愁歸臥。漸落遠街鐙火。人語寂,客魂驚。夜長鐘自鳴。掩金鋪,陳繡褥。交頸故回明燭。從別后,憶歡時。背鐙雙淚垂。鴻都客,殷勤覓。何計能招魂魄。關月黑,海波渾。此情休共論。
北溟魚背幾千里,負我大夢游弱水。蓬萊隔眼不盈拳,碧落香銷吹不起。茜裙女兒懷遠游,遠人不歸明月羞。寶釵綰髻翠欲流,鳳鬟十二照暮秋。女媧煉石補天手,手拙石開露天丑。瓊樓玉宇亦人間,直指示君君見不。斯須魚去夢亦還,白云與我游君山。
半篙水映四垂山,不見年時白雨船。自恨闌干搔短發,斜飛一鳥遠粘天。
攝邑聊觀政,無才可及人。案書捐吏役,檐日遂吾真。聽說桑麻好,歡言雨露新。貧居愿時熟,聊試甑中塵。
芳園閑步,花搖柳顫。無數鶯鶯燕燕。朱唇微綻語輕盈,更不待、聞歌腸斷。何期別后,書沈音絕,但只流年換。從今未必再相逢,鏡里指、霜華已滿。
汝幼入空門,方年二十五。須發尚未除,幼身今日去。脫下布直裰,休問溫州路。
風韻清高不受塵,冰為肌骨玉為神。一生謾記吳姬面,不是人間婉媚人。
客里無魚未易禁,春風頗憶洞庭針。可能更問詼諧肉,發已如今不及心。
屐齒招邀破徑苔。卅年前憶乞榿栽。重逢歡盡故人懷。竹所搜涼延午夢,桐陰為幕障輕雷。眼前風物足低徊。曲巷蟠花認隔墻。低枝交蔭護閒房。研朱消得幾年光。寄旅本來無主客,遣懷猶自托清狂。浮云應笑一生忙。
老墨糊天霹靂死,手擘明珠換眸子。一潛淵澤久不躍,泥活風須色深紫。虬髯老子家燕城,怒吹九龍無馀燈。手提百尺陰山冰,連云涂作蒼龍形。槎牙爪角隨風生,逆鱗射月干戈聲。人間仰視玩且聽,參辰散落天人驚。瀟湘浮黛蛾眉輕,太行不讓蓬萊青。烈風倒雪銀河傾,珊瑚盞闊堪不平。吸來噴出東風迎,春色萬國生龍庭。七年旱絕堯生靈,九年澇漲舜不耕。爾來化作為霖福,為吾大元山海足。
世間同大宅,何處是安居。臥地有知足,棲巢亦晏如。松楸懷舊隱,城市遠先廬。衰病難堪責,交游喜漸疏。
落木蕭蕭古寺秋,翠屏如畫雨初收。堂基千載書香在,誰為機云記舊游。
淺碧籠裳。印麝塵步屧,尚識秋娘。共驚劫后,歲華漸老,游蹤到處,偏近斜陽。繡圍錦繞湖山畔,似窺鏡、重理新妝。勝故鄉。敗垣廢圃,難藉壺觴。芙蓉謾說宜霜。恨化工未與,蝶粉蜂黃。斗將春艷,萬花避色,移歸燕席,一水都香。暮笳嗚咽西風緊,送回棹、鐙影飄涼。系寸腸。更追舊日清狂。
剝盡皮毛見本真,此中無古亦無今。等閑窗外東風軟,露出先天一片心。
小試麻鞋路半乾,歸來連得好詩看。去年曾被梅花惱,今過林邊輒齒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