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蔡伯畛
我本三山城下居,誰人共讀艾軒書。
固無田宅堪歸老,縱有文章適見疎。
黃石出門多俊逸,白頭似子去鄉(xiāng)閭。
六經(jīng)正說終茫昧,不遣吾儕意氣舒。
我本三山城下居,誰人共讀艾軒書。
固無田宅堪歸老,縱有文章適見疎。
黃石出門多俊逸,白頭似子去鄉(xiāng)閭。
六經(jīng)正說終茫昧,不遣吾儕意氣舒。
我原本居住在三山城下,有誰能和我一起研讀艾軒先生的書呢。本來就沒有田宅可以養(yǎng)老,即便有文章也只會招來疏遠。黃石那個地方人才輩出,像你這樣頭發(fā)花白的人也要離開故鄉(xiāng)。六經(jīng)的正確闡釋終究模糊不清,不能讓我們這些人心情舒暢。
三山:地名。
艾軒書:艾軒先生所著之書,艾軒可能是一位學者。
適見疎:恰好招來疏遠。
黃石:地名。
鄉(xiāng)閭:故鄉(xiāng)。
六經(jīng):《詩》《書》《禮》《樂》《易》《春秋》六部儒家經(jīng)典。
吾儕:我們這些人。
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可推測當時詩人可能處于學術研究的迷茫期,且生活并不富足,友人蔡伯畛的離去觸動了他的情感,從而創(chuàng)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抒發(fā)詩人的孤獨、無奈與苦悶。其特點是情感真摯,語言質(zhì)樸。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文人的一種生存狀態(tài)和精神追求。
目共天明,心與湖碧,閔郎挾我神仙域。清靈萬古浣心胸,紅塵千丈溶無跡。山曳柔裙,林亸煙髻,羨他猿鳥常相契。宵深溪月一梳寒,蕩空猶帶琉璃色。
白水起寒霧,蒼林騰濕煙。會心圖已竟,假筆意難傳。一悟空中色,相忘定外禪。裹茶來竹院,風雨落花前。
野老郊迎頂斗爐,馬前行語更相呼。田荒室露渾馀事,乞免官徵一歲租。
灞陵車馬斷行塵,狂客新豐酒見親。抵醉不曾交片語,只今誰是語中人。
有生異飛搏,獨恃齒牙強。配茲柔胹舌,飲啖充胃腸。固知剛早折,何乃先唇亡。今年漸搖動,頗與食物妨。盤飧忘乾肉,鼎臠珍我肪。愁吟憐餅餤,歌笑嘲疏狂。槎牙怯漱水,齟齬艱焚香。時時畏脫落,對案心彷徨。翻憐髫齔時,齒毀兒不傷。及茲才一落,不復誇堅良。祗愁落向空,狀類同吃羌。從今并嚼蠟,世味俱相忘。
江田稻花露始零,浦中蓮子青復青。楚船祠龍來買酒,十幅蒲帆上洞庭。羅衣熏香錢滿篋,身是揚州販鹽客。明年載米入長安,妻封縣君身有官。
杜公家住少陵原。獨自出門難。岑參兄弟作奇緣。攜上渼陂船。遠來我卻相知少,惟與子問水橋邊。灞橋流水如君湔。末疾不須纏。
千古一中秋,曾經(jīng)幾詩客。千秋一月明,誰得共魂魄。
仙骨留來不記春,仙巖石欲化為塵。
天造慈湖迥出塵,無冬無夏只長春。四山桃李圍新錦,一邑風光讓絕倫。澗水檐傍談妙理,山禽柳外說天真。杏壇無限難傳意,付與憑欄寓目人。
虎踞龍蟠萬世基,長江天塹鎮(zhèn)華彝。于今筦鑰歸元帥,此日絲綸下玉墀。奏凱鯨波春浩浩,投壺虎帳夜遲遲。九重更有恩袍賜,光照榑桑第一枝。
獨向荒村歌竹枝,寒煙暮雨不勝悲。平生一種凄涼態(tài),豈料偏歸老大時。
鶯花二月滿江南,選勝開尊此地堪。九畹飄香分映玉,群峰舞黛對抽簪。橫塘鼓吹喧游棹,上界鐘聲禮法龕。人醉瑤林歸路晚,還攜茗椀試甘泉。
椿津未老并遺榮,祿賜便蕃荷圣明。道在行藏均化俗,功留宗社更完名。黃扉粉署當年夢,碧水丹山此日盟。潞國平章還故事,未應畎畝便忘情。
昭代重提刑,移官及壯齡。楚人知約法,漢吏本通經(jīng)。入境多供帳,分司獨坐廳。洗冤公素志,民頌幾時聽。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