憫劉家竹
陳生將五十,無地堪栽竹。
丈人門逕深,兩面千竿綠。
營營不好事,終日眉峰蹙。
二氣豈相宜,此君覺塵俗。
瑯玕訴失所,愿作陶家菊。
頼有徐卿兒,往往知忘肉。
陳生將五十,無地堪栽竹。
丈人門逕深,兩面千竿綠。
營營不好事,終日眉峰蹙。
二氣豈相宜,此君覺塵俗。
瑯玕訴失所,愿作陶家菊。
頼有徐卿兒,往往知忘肉。
陳生快五十歲了,卻沒有地方能種竹子。您家門徑幽深,兩邊有成千竿翠竹。陳生忙碌卻不做正事,整天眉頭緊皺。陰陽二氣似乎與他不相宜,竹子也覺得他世俗。竹子訴說自己失去合適的生長之地,愿像陶淵明喜愛的菊花一樣。幸虧有徐卿家的好兒郎,常常能讓人忘卻吃肉的欲望。
陳生:可能是作者友人。
丈人:對長輩的尊稱。
營營:忙碌的樣子。
二氣:指陰陽二氣。
此君:指竹子。
瑯玕:竹子的美稱。
陶家菊:陶淵明喜愛菊花,這里借指高潔之物。
徐卿兒:指聰明穎慧的孩子。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可推測,當時可能存在友人境遇不佳的情況,作者看到丈人門前的竹子,聯想到友人無地栽竹,從而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友人的同情和對高潔品質的推崇。通過對竹子境遇的描寫,反映出社會中一些人懷才不遇的狀況。在文學史上雖無顯著地位,但展現了作者對生活的觀察和情感的細膩表達。
嚴君幾載滯邊城,此日仙郎傍母行。漢代向歆今不忝,明經應自振家聲。
緣何扁鵲號良醫,傳法元來飲上池。化作月湖湖內水,愿捐一滴救瘡痍。
冤禽名杜宇,此事更難知。昔帝一時恨,后人千古悲。斷腸思故國,啼血濺芳枝。況是天涯客,那堪□□眉。
墨云沃日度輕雷,滿載隨車白雨來。更好夜涼工杼軸,籬根蚤有候蟲催。
河堤一曲柳成行,千里塵霾隔此鄉。魚櫓不鳴沙鳥靜,村扉半掩水風涼。
嘐嘐妄意空千載,沒沒安能蓋一鄉。江東若問如卿比,車載還應更斗量。文章未出風土外,人品猶纏習氣中。只可清狂慣吳語,卻令識字笑吳蒙。札也能輕千乘國,道□無能早□譏。三十年來持戒意,于今四十已知非。力希顏氏何能望,竊比言游未敢安。老大漸知親灑掃,試將妙用此中參。
渺渺江風吹葛衣,愛閒長與世相違。青絲步障柳千樹,碧玉屏風山四圍。入眼江花如慰意,近人沙鳥信忘機。虛名到此成何事,一笑平生始覺非。
鷺鶿立雪非同色,鏡里色空誰間隔。不是青黃黑白紅,上下東西及南北。
閑冷如坊局。此一官、思量百遍,爛如書熟。起看紫藤花一架,珠絡垂檐簏簌。今老矣、何心徵逐。春雨閉門聊種菜,莫肩輿、輕看人家竹。閑俯仰,畫屏曲。眼明身健今生福。小齋頭、官書道藏,儒衣僧粥。秋水一泓何世界,那更修邊飾幅。麥秋至、乍清還溽。長樂門邊芳草路,繞天涯、不似江南綠。還枕手,聽兒讀。
皇天辨下土,夷夏各有防。冠冕與椎祼,人獸本殊方。三五圣哲代,建國但中疆。有苗或侮予,干羽舞階隍。悠悠七旬內,卉服歌來王。
老梅愈老愈精神,水店山樓若有人。清到十分寒滿把,始知明月是前身。
尚記誅茅柳外堤,水光搖霧潤窗扉。桑間曾是僧三宿,海上能忘鶴一歸。野店樽罍醅腳釅,比鄰雞鶩稿頭肥。解顏一醉平生事,更向行藏計是非。
攬勝尋幽逸興添,偏隅景物亦何嫌。使君為政原多暇,奇境能游任久淹。楊柳一溪春漲膩,菜花十里午風甜。韶光易暮休輕擲,此日何期四美兼。
少休廛市喧囂耳,來聽田農應和歌。畟畟耕疇皆帝力,欣欣時物自天和。山云亭午半未斂,溪雨黃昏清更多。但得長年飽禾稻,也勝官里厭風波。
解是平生獨愛材,新移四柏后堂栽。懸知數百年來后,應有清陰滿憲臺。四柏移來拱把馀,一行分植傍階除。故應雨露均培養,直干爭看聳碧虛。